木苏子
发表于: 2006/8/16 16:45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 TOP
童生
性别: 男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6/8/16
最后登录: 2006/11/5

    对这个课题最感兴趣的是互动。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对话,是互动的直接手段。教学对话就不再是单纯的师生之间的对话了,还可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这些对话,有时很难在传统的课堂上完成,推倒教室的墙,扩大教学的时空范围,这种互动,这种对话,显示海阔天空的优势,突破时间的限制。比如,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上当然可以讲,而学生回应的空间就少的多,有时也就是听过而过,甚至不能理解,更不必说引起共鸣了。如果在网络平台上,不管何时,学生读到了,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继续和文本和教师对话。这种对话,最好发生在教师之间,如果教师之间形成较好的切磋讨论氛围,对学生也将有很大的感染。“以智慧启迪智慧”,并非仅指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同样可以启发,共同进步。当然,至于这种高效的工具,能发挥多大的效益,这要看我们如何实践。

   经常登陆一位朋友的博客。开始就是一班级博客,由于他身体力行,笔耕不辍,精心管理,其他语文教师也纷纷登场,锦上添花。现在人气旺盛,蒸蒸日上。博客成了整个学校的共同话题,师生热衷谈论,深入人心。他现在最忙的就是审稿改稿。这种方式,成了治疗学生讨厌写作的一剂良药。文章最怕没人看。没有读者的文章本身就失去了价值,按接受美学的观点,文本的价值是在阅读中完成的。比如,学生的作文发表出来,学生读,教师看,大家评,

优劣得失,观者皆有裨益。这种氛围,更容易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如果说这种方式近于聊天,鄙人以为这也是一种高级的较专业的聊天。当年孔子师徒的许多对话,不也是聊天吗?

  郑板桥认为,如果喜欢鸟,就栽树造林。

›› 本主题全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