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ha

【转帖】卿光亚:垮掉的学校才冲击了道德的底线

小王老师 发布于 2008/7/21 14:17 浏览: 852 回复: 0 所在分类:搜搜刮刮

来源:http://www.eeo.com.cn/eeo/jjgcb/2008/07/21/107533.html

在“范跑跑事件”的漩涡中,一个人以及一座学校同样令人关注。

这个人是卿光亚,范美忠的校长。当舆论要求辞退范美忠时,他表态“校方不会开除因言获罪的人”。他从来不掩藏自己的观点——比 “范美忠事件”更值得讨论和反思的,是建筑的安全。对此,有人赞赏他敏锐地看到了核心问题;有人质疑他淡化主题,转移视线。

这座学校是光亚学校——卿光亚于1992年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私立学校。它的课程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级别,在教育上与国际接轨,高中设有国际文凭大学预科。在这次地震中,它的校舍几乎没有被损坏,师生无一伤亡。5月19日,地震后一周,该校复课,是都江堰最早复课的学校,也是唯一在原址上复课的学校。

7月14日,记者来到这所地处都江堰城郊的学校。安静的校园里传来清朗的读书声,这是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在上课。校舍大多完好,除了操场上尚未拆除的深蓝色帐篷之外,看不出任何经历过地震的痕迹。

校长卿光亚在办公室里接受了采访。他五十出头,微胖,深蓝的领带配着洁白的衬衣,举止之间掩饰不住疲惫。卿光亚自称有“地震后遗症”,反映在生理上是声音沙哑,反映在心理上是说话唠叨,“像祥林嫂”。

“谩骂是幼稚的,是不成熟的网民的反应”

经济观察报:你曾经是维护范美忠的,但最终还是做出了解聘他的决定。

卿光亚:舆论早就要求解聘范美忠,那篇文章(《那一刻地动山摇》)一出来,解聘是最低要求,有的网友要求他自杀。我并不赞同。我们学校解聘过两个美国老师,是因为他们在教学上不能被学生接受。但一个学校有它的行政管理机关,我必须考虑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经济观察报:这个决定是不是做得很无奈?

卿光亚:不,我是无所谓。我必须听领导的话,不过,我解聘他并不意味着不发工资给他。他在这里工作有很多种方式,讲座啊,辅导啊,不一定要是在册老师。

经济观察报:现在回过头来,怎么看待范美忠5月12日所为?

卿光亚:没有任何问题。他的学生是预科学生,有行为能力。再说,我们学校廊道旁都贴着 “紧急情况条例”:第一,离开建筑;第二,不要携带任何财物;第三,不要寻找你的朋友;第四,靠右行,到达空旷地点;第五,静静等待命令,直到宣布解散。这些任何人都能背诵,也演习过多次。我们学校的课程里有“避险技术”,学生一旦遇到问题,都沉着得很。

地震来临时我们的结果是,一瞬间全部到了操场。等我走过来看时,只需指示清点人数。

经济观察报:如果他的学生是低年级的呢?

卿光亚:那当然不可以。我们学校没发生这样的事,我们的幼儿学生150个,都在睡午觉,无一不是老师组织或者抱出去的,小学、初中也一样。

经济观察报:对于后来引发的“范跑跑”事件,你怎么看?

卿光亚:网络在那个特殊时间只取了两句话:“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没什么可争论的,当然不对。但这两句话并不是主题。他的主题是想讨论那一刻惊慌失措,自己什么都没想到。

二是漫画,对象是小学生,范美忠很得意地跑到垮掉的废墟上。这本身就是误导。如果漫画变一下,现场是比他还高大的学生,他也不是跑到废墟上,而是跑到我们光亚学校美丽的校园里,那还有没有冲击力呢?还有没有这么“可恶”呢?所以我觉得这是“嫁接”在虚拟空间上的漫画。

经济观察报:你了解他现在的生活状况吗?

卿光亚:我不了解。但我想他还是会照他自己的想法生活。他是一个独立、封闭的人,不太在乎别人的说法。

经济观察报:你知道他从你这里被解聘后还试图找过其他工作吗?

卿光亚:应该没有。因为我感觉他就没打算过不教书。

经济观察报:范美忠自己说,他回学校办事时收到过网友给他寄的汇款单?

卿光亚:打电话说要寄的多了去了,我就接到过。一个澳大利亚华人,说不管赞不赞同范美忠的说法、行为,但觉得这不应该和他的饭碗有关系。听说他有孩子,有老母,想给他寄点钱。

经济观察报:有种观点认为,不应该剥夺他做其他工作的权利,但他确实不适合做教师,你同意吗?

卿光亚:两回事。教师职业很宽,比如有个人,教书好,但遇到地震可能会吓得屎尿都出来,难道他不适合做教师?好像没这么严格。

经济观察报:作为校长,你挑选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卿光亚:很简单。爱学生,爱教书。

经济观察报:那你怎么定义爱学生呢?

卿光亚:非常热情和严格地希望把学生教会教好。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范美忠爱学生吗?

卿光亚:他爱得很啊。我曾举一个小例子,但网上非常反对。譬如说,我们学校规定每天两小时课外活动,要求老师一起参加,他选的是足球和篮球,三年来没迟到过一天。这是不计报酬的。孩子们很喜欢他。

经济观察报:三年前范美忠应聘时,你看中了他的什么?

卿光亚:看中他好像很喜欢当老师,给我的感觉他很陶醉于此;第二,他的知识结构很宽;另外,我问他,如果我们设置一个课程不需要高考,但有国际考试,让老师来选择教材,你会怎么做,他答的是最标准的。

经济观察报:他怎么答的?

卿光亚:首先博览群书,选出需要的16部不同风格的长短篇文学作品,分析、教会学生写作。这刚好符合我对国际课程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和他简直是合拍得不得了。

“未来的学校应该修成不仅是安全的场所,更是社区的避难所”

经济观察报:在地震中光亚学校校舍几乎没有损坏,你觉得是幸运还是有其必然性?

卿光亚:我当然只能说幸运,这样客气一点。如果要说必然的话,那就是我们修建的时候参照的是联合国对学校的建议:花园、乐园、学园。这些的全部前提,是安全。当时我计算过,修第二层花的钱不如再买一亩地,所以我们就修了很多平房,修得比较宽松。这次地震没伤到人,可能就与校舍比较宽松有关系。

经济观察报:你当时修建学校是包工不包料的?

卿光亚:这当然了,是一种节约的做法。自己买材料,少一点浪费,多一点实用。其实包工不包料是违反“建筑法”的,因为不专业。但中国有特殊情况,很多豆腐渣工程都是材料有问题。这次包工不包料救了我们,我们的水泥钢筋可能比较真实一点,其实并不贵,每平米只有几百块,那些垮掉的造价都比我们贵。

经济观察报:地震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卿光亚: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建筑,首先要考虑安全。“安全”是对建筑的第一要求。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同济大学考到德国一家建筑学院,向我描述入学考试:做一个有四个轮子的装置,有五个要求:第一,在装置里放一个生鸡蛋,沿着楼梯扶手滑下,最后掉下去时距离地面1.2米左右,但鸡蛋不能摔烂;第二,必须用废旧材料;第三,沿着扶手滑下时要顺畅,不能半途掉下;第四,要漂亮;第五,要4个人合作。

这个考试实际上融合了他们的理念:做建筑,第一要考虑安全,而且是绝对安全;第二,要经济,所以要使用废旧物资;第三,要实用、美观、团队协作。

这样教育出来的人,到时候不会去找客观原因。比如,不够安全是因为经费不够。

地震后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这些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考虑,未来的学校应该修成不仅仅是安全的场所,更是社区的避难所。

经济观察报:在日本,学校不仅是教育场所,还是避难所,这已经成了民众的常识。

卿光亚:这也是东京大地震之后总结的经验。我现在看到很多托词,说楼垮还是不垮是因为震波不同。但报上也报道过,任何垮了的建筑,旁边就有屹立在那里没垮的。北川中学垮了,旁边的中科院希望学校、刘汉希望小学就没垮。

这也不是经费的问题,因为希望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好,它的投资是少于国家标准的。刘汉希望小学,教学楼造价是400元/平方米,校长问建筑商的利润多少,人家说10%,他说,能不能这样,我再给你10%,但这400元你一点都不能贪污。

这才是我们的道德底线。舆论说范美忠的讲话冲击了道德的底线,我觉得垮掉的学校才冲击了道德的底线。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培养自信心”

经济观察报:你原来是做文艺工作的,后来怎么转向教育?

卿光亚:我原来是导演,转向教育是一分钟的事。因为父亲和朋友们赞助的钱只准用来办学校,或者修庙。

1988年父亲80岁生日时对我说,他做梦做得最多的是战争。父亲一生从戎,战争让他感觉不好,暴力方式不管输赢都是对社会的破坏。如果搞个庙宇,或者学校,办好办差都是一点贡献。

1988年没敢考虑办学校,四年后,社会条件成熟了,我刚好又有一个私人原因:儿子6岁,需要上学。

我跑遍成都的学校,那些学校需要接送,一天四次。为了接送儿子,我得考虑改做机关工作,做导演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后来我想,与其自己改行,还不如自己建一个,反正经费在那里摆着呢。

经济观察报:起步时的经费有多少?

卿光亚:开始投入是七八百万,买地建房,后来再继续投了点,也不过千把万。选址在都江堰是很偶然的,我到处问,说要投资,刚好都江堰的书记愿意批。

我儿子是这里的第一个学生。那年我们计划招100个,结果2000人报名,最后招了150个。大家比我想象的开放多了。

我是在《四川日报》头版打的广告,总编是一个上海人,他对我说:“我是上海人,我深深知道什么是私立学校”。没他的支持我也不敢打广告,因为规定不能跨地区招生,我在成都招生是因为担心都江堰承受不起,实际上也是这样,都江堰只来了一两个学生。

广告出来之后,全国的报纸都采访报道。《南方周末》和我的友谊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当年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学生来的,包括海南。

经济观察报:你儿子一直在这里受的教育吗?

卿光亚:是。现在他在美国,已经大学毕业。我儿子那一届150个学生有15个读到了高中毕业,其余的后来陆续回到传统公立学校去了。第一年就回去一大堆,原因很简单——考试。

那时小学是要统考的,第一次统考就要了我的命,因为我课程里外语比重大,占用了很多时间。另外,我一切课程都是以认知规律来设置的,比如语文,是先教识字,二年级之后才教拼音。所以统考全是零分。

经济观察报:第一年后回去了多少呢?

卿光亚:50个吧。不过总有新的进来,总是在增长,现在我们的学生是600个。

但这个增长是自欺欺人的,因为那时150人是一个年级,现在可是12个年级。我自己老会安慰自己,我也老想把这个教给孩子们,因为我觉得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培养自信心。

我天生自信心强得不得了,民办学校现在倒了很多,有人问,你有什么诀窍不让它倒,我说,没有诀窍,我不让它垮,就这么简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开门,怎么会垮呢?我经常开玩笑,生得起就养得起,养得起就教得起。

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制度下的考试不好,老是打击孩子,让孩子觉得不成功。自信心的建立,要靠成功的鼓励,老是失败怎么会有自信呢?

经济观察报:相对于传统的公立学校,这个学校最让你骄傲的是什么?相比之下,有什么先天劣势吗?

卿光亚:我骄傲的是我的那套课程。我坚持这十几年,孩子们被培养得十分阳光、自信。另外,我规定每天八小时的课,有两小时的运动。这是我特别对得起孩子的地方,我让他们把身体锻炼得很健康。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时间都用来做题、做题,孩子们身体不好。

劣势就是选不到学生,我这里基本招不到中考600分以上的。毕竟中国的主流还是要高考。成都外国语学校,长达二十来年都是高考明星,每年小升初,它招1200人,但有1.2万人报考。

经济观察报:你这里有入学考试吗?

卿光亚:有,但基本就是面试,淘汰率是5%-10%。现在我们的高中生80%不参加高考,我们的高考成绩不好。我们用的是国际课程,用那么多时间学外语,除语文课是中国老师教,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商务、艺术都是外国老师教。再加上这些孩子本来就不是传统教育下的精英,还考什么考?

小王老师 2008/7/21 14:17

留下脚印

踩一脚
copyright © 小王老师 的空间 2010-2012
Processed in 0 seconds, 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