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ha

理论学习:语文学习策略探析

小王老师 发布于 2007/10/21 21:01 浏览: 1135 回复: 0 所在分类:课题研究

语文学习策略探析

──学习策略系列讲座之三

 

曹华清 刘电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让教育回归到学生本位去,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独立解决学习问题。[H1] 讲台上的教师在思考“怎样教”,学生和家长在想“怎样学”,教育教学研究者也在探索“怎样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再度掀起热潮。

    在基础教育课程中,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兼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是其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种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近年来对语文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备受教学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的瞩目,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本文拟在梳理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精选出一些已经过实证研究并确认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策略。

 

一、语文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

在语文学习策略的研究中,首当其冲的应当是构建出语文学习策略体系作为语文学习策略研究的一个理论平台,使相关的研究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我们在分析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从一般学习策略的体系入手, 参考Mckeachie等人[1]对学习策略的分类,以及我们对初中生的访谈调查结果,搭建出的框架(见下图)。

 

该体系充分考虑了学习策略研究的已有成果,在内容上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既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又有比较强的操作性。[H2] 

 

二、有关具体的语文学习策略的研究

已有的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较多地集中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在此也着重介绍阅读和写作策略的研究状况。

(一)关于阅读策略的研究

阅读水平是制约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有效阅读策略的探究也颇受重视。现有的阅读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所作的阅读方法研究。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上海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总结出的“六步读书法”[H3] ;北京三十一中语文教师集体总结出的“读、划、批、写”四步阅读法;王安琳则特别强调有效的阅读一定要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果是阅读一本书,其方法即是先看编辑说明和目录,再浏览具体内容。[2]此外,王泽斌还从阅读策略运用条件的角度出发,提出在阅读中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以便在阅读中思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卷入阅读,同时给学生平等融洽的气氛[H4] 让学生得以在阅读中释放激情、自由发挥。[3]这些策略由于来自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另一个层面是有关的专家、学者从认知理论出发,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以下阅读策略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1 精加工提问策略[H5] 。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该策略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Woloshyn等人做了一项有关精加工提问(所提的问题能够使新旧知识间产生联系)对阅读成绩影响的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阅读后的立即测验还是延迟测验,精加工提问组的成绩都明显地优于对照组(该组只要求仔细阅读以备考试),研究者由此认为精加工提问策略是能够提高阅读成绩的有效策略[4],而且这种提问并不拘泥于自问,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提问。国内也有学者的实验表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精加工阅读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5]从而进一步证实了Woloshyn等人的研究结论。

2 重要内容提炼策略[H6] 。该策略也是一个已被实验证明了的比较有效的阅读策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提炼可以通过画线、标记着重号、写提要、做笔记等具体方法进行。在一个实验中,对阅读能力只有8岁水平的11岁学生进行用着重号标记文章重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训练,实验结果显示,该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效的。[6]

3 图式策略[H7] 。图式策略是又一个研究较多、结论较一致的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IdolCroll[7]在实验中,将记叙文图式(故事地图:用直观的图示显示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策略教给学习障碍学生。实验证明,经过故事地图教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记叙文理解水平提高很大。张向葵等人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段意图式、纲要图式的教学训练,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成绩。[8]葛盈辉将图式策略在阅读中的作用概括为6个方面:帮助吸收课文、帮助推论、调节注意力于重要信息上、有条不紊地搜索记忆、对信息作概括及通过推论重新组织信息等。[9]后来,孙泽军在初中二年级作了说明文形式图式训练的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图式策略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10]

此外,精读中的找关键词、抓中心句策略[H8] 及速读中的意群扫描、浏览、跳读等策略[11]也都有助于提高阅读成绩。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何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增强阅读能力,仍是学习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关于写作策略的研究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望而生畏的部分。那么,有没有什么窍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呢?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探索,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写作策略。

有些研究者将写作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分别探讨各阶段上可能提高写作成绩的策略。白世国提出作文“三段”思维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即作文的第一步是仔细地审查、分析、研究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要求,并确立主题;第二步则是根据主题运用正向和逆向思维策略,广泛展开联想,多途径表现主题,并注意评价联想内容是否切题;最后一个阶段是作文的反思思维策略,在该阶段中,学生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检验、评价、修改作文。[12]梁淑苑则在研究中提出了“讲—议—写—读—改—评—仿”七步骤写作法,[13]“七步法”分段细致,但步骤比较多,实际实施可能显得较繁琐。另外,许建中专门针对作文修改提出了一个“三步评改法”,他认为学生评改作文能促进自主学习,而“初读、圈划──细读、补划、旁批──复读、总评”是修改作文的有效策略。[14]戴建林等人在考察了优生、差生作文前构思时间的差异后,发现长时限构思比短时限构思能够带来更好的作文质量,[15]因此,用较长的时间构思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写作策略[H9] 

西方学者在系统地探索写作的自我调控策略方面成效显著。FlowerHayes曾提出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写作的认知加工模型,该模型认为写作由作者的任务环境、长时记忆和写作过程三种主要成分构成,其中,写作过程作为重点又被分解为三个基本成分:计划(也作构思)、转译(也作转换)和修改(也作检查),这三个基本成分紧密相连,并需要认知监控来调节。以该模型为依据,研究者实证研究了自我调控如何影响写作过程,发现了一些对写作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起作用的自我调控策略。Kellogg的实验告诉我们,在作文计划阶段准备了写作提纲或草稿的学生,其写作质量更好;而Hopman等的实验则表明学生在开始写作前先设定写作目标会使其所写的文章更长更好;此外,Zimmerman等人还发现,在开始写作前的时间计划和管理策略会提高作文质量。换言之,提纲和草稿策略、目标设定策略、时间管理与计划策略是写作计划阶段的有效的自我监控策略。在转译阶段,Jampole等通过实验认为,心理意象(mentalimagery)策略是转译阶段的一种有效的作文调控策略。在评价阶段,Hillocks等人提出运用特定的标准来修改作文会导致更好的作品。[16]

由于作文写作过程中包含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所谓的“灵感”),这使得写作策略的研究显得有些困难。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有关写作策略的研究仍然相当薄弱。然而,作文一方面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又是学生感到特别难学、教师感到特别难教的一个环节,因此,亟待以有效的作文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H10] 

 

三、语文学习策略举要[17]

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学科备受关注,但毋庸讳言,语文的难教难学仍是困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在一项有关中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调查中[18],我们看到,只有37%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容易或比较容易;在学习策略的运用上,大部分学生存在问题,以怎样复习为例,近八成的学生选择教师要求复习时再复习或考试时突击复习;做笔记、提要是阅读中的精加工策略,但有6255%的学生从不做笔记、提要等;对于课外阅读,3894%的学生表示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另外仅有19%的学生选择学生生活作品或文学名著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结合笔者所作的开放式问卷可以认为,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或不善于运用策略是造成语文学习成效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学习才有效?在此根据已有的研究摘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

语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制定语文学习计划,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语文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策略。语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驾驭整个学习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成效。

以语文学习的计划策略为例来进一步理解元认知策略。语文学习的计划策略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始前对学习活动做出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安排,它不仅是一个目标值,而且还有对目标条件的分析、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方法的选择、对可能遇到的障碍的估计等诸多方面。如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就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首先是分析目前的学习状况(认识优势与不足);然后订出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再根据状况和目标确定复习的时间安排和方法;最后还应将计划记录下来以备检查。至于计划的实施则有赖于元认知监控的督查了。

需要说明的是,个体的元认知水平有一个从无到有再到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于元认知水平不高的低龄学生,都应注意加以指导并降低要求。

(二)字词句学习中的字词比较类推策略

字词句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字词句学习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同音字别写(如“到”与“道”)、复杂字错写(如“裹”字将中间笔画漏写等)。字词比较类推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字词比较类推策略就是通过分析比较字词的特征,把握其造字、组词的规律,然后对其归类。在归类过程中既加深了印象,也便于以后学习中在面对相似情形时可以类推。

如区分“暇”“瑕”“遐”三个同音的形近字。“暇”从“日”字旁,与时间有关,意指“没有事的时候”;“瑕”从“王”字旁,与玉有关,意指“玉上的斑点”;“遐”从“走”之底,与行路有关,意指“遥远”或“长久”。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下面的选字填空作业:

闻名( )迩    白璧无(     自顾不(    )不掩玉    无( )兼顾

凡是与玉有关的用“瑕”,与时间有关的用“暇”,与久远有关的用“遐”。

每个汉字都由特定的字音、字形、字义组成,音、形、义之间往往有某种特殊的联系,发现这些联系,找出规律,再加以归类,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字词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该策略不仅让我们少写错别字,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词的派生义。

(三)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

阅读理解是学习的一个基本功,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需要着力培养的能力之一。对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理解重要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筛选重要信息、归纳中心思想、清楚文章结构。掌握恰当的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达到前述四方面的要求。阅读理解的策略很多,这里择要介绍说明文阅读中的形式图式策略。

所谓形式图式就是指头脑中关于文章结构的知识。尽管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但只要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千差万别的文章在结构上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抓住文章结构的规律,掌握常见结构,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速度。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五种:“总(概括)—分(具体)”式、“总(概括)—分(具体)—总(概括)”式、“分(具体)—总(概括)”式、并列式、递进式。下面先来看一段文字:

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有不同的特性。在雨水稀少的沙漠里,为了多贮存少挥发水分,仙人掌的叶片长成刺状,棱茎粗壮;在潮湿、炎热的热带雨林,植物一年四季都在生长,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在雨量与温度适宜的温带地区,大多数植物都在春天或夏天开花,到了冬季,它们的叶子常常会凋落。

这段文字是一个典型的“总(概括)—分(具体)”式结构,首句对全段起总括作用,接下来具体介绍三种环境里植物的不同特性。用图可以把这一结构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有了这样一个图式,不仅使文章的结构清晰地印在了头脑里,而且也清楚了文章的内容。实验证明[19],形式图式策略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形式图式策略不仅可以运用在说明文的阅读中,其他体裁的文章也可以用,关键是注意其灵活性,把握在其他体裁上的变式。

(四)写作文的快速审题策略

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特别令人头痛的内容。审题、拟题、选材、用词等是影响作文写作质量的四个关键环节。其中审题是关键中的关键,能不能快速、准确地审题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成败。在此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审题策略。

1 掌握重心策略。一般作文题目都有一个表意重心,在偏正结构的题型中,其表意重心往往是“偏”部分的关键词语,如《特殊的礼物》这个题目,其表意重心就在“特殊”一词上;在独词题目里,表意重心常常是这个词所蕴含的本质特点,如《白杨树》这个题目,其表意重心就应当是白杨树挺拔、坚强、向上的精神。由此可见,掌握重心策略就是抓住题目的表意关键词或本质特点的方法。

2 反向思维策略。有些作文题目,只从字面上看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但如果换个思考的角度,从字面意思的对立面去思考,立刻就能找到写作突破口,转眼间即能把题审好。如写《一个平凡的人》,就要考虑从其不平凡处着笔;写《一件小事》则应考虑从这件“小”事的伟大意义上下功夫。

3 虚实交替策略。此策略即平时所说的“大题小作法、小题大作法”。有些题目看起来很小很窄,如《妈妈的手》《河边青青草》等,这类题目不是就事论事,而应从这些小题的“大意”处审题;另有一些题目则与此相反,它们表面看起来又大又虚,很难审清题旨,这时就应当变“大”为“小”,转“虚”为“实”。如《理想》这个题目,就可以实写某个典型人物的理想。

4 完成方程的策略。有时候作文题目只是一个比喻的喻体,或一个象征性的事物。这类题目乍看起来特别难审准题,但如果用完成方程的策略审题,很快就会明白题旨,完成审题。所谓完成方程策略就是根据方程配平原理来审题的方法。具体讲,如果题目本身是一个喻体或象征体,写作时就给它配上本体或象征意义。如《暖流》《考试》《青松》等题目,在审题时,不妨从喻体和本体的角度去考虑。

快速审题的策略还很多,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五)口诀掌握文言文虚词策略

文言文难学,常常就难在虚词用法灵活多变难以把握上。事实上,文言虚词的用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分析文言虚词在不同的结构关系中的不同用法,归纳总结出这些规律,并将它编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就是文言文虚词学习中的口诀策略。

如“之”字的用法就可以用如下的口诀来记忆:

“之”字代宾置谓后,代人代物要分明。(如:于舅家见之。《伤仲永》)

“之”字紧跟定语后,译作“的”字不同句。(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之”字带宾充动词,译“去”译“到”随句型。(如:吾欲之南海。《为学》)

“之”字跑到动词前,倒置宾语认得清。(如:宋何罪之有。《公输》)

“之”字夹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隆中对》)

“之”作语气毋用问,凑作音节作衬音。(如:久之,目似瞑。《狼》)

这样来学习文言虚词的用法,又清楚又好记。对于其他虚词,同样可以编出口诀来帮助学习。

前述列举出的语文学习策略只是沧海一粟,仅仅是抛砖引玉,更多更好的策略还需要平时的总结和积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的教与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要,还要关注学生是否拥有并能正确运用学习策略。[H11]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3页。

2]王安琳: 《论中学语文学习策略》,《丹东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

3]王安斌: 《给足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策略的基本条件》,《学科教育》,1999年第10期。

4WoloshynVEet.,Use of Elaborative Interrogationto Help Students Acquire Information ConsistentwithPrior Knowledgeand Inform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4):589600

5]张大均、余林:《文章结构分析训练对阅读理解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8年第2期。

6]张庆林: 《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6页。

7IdolLCrollVJ Storymapping training as ameans of improv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1987,(10):214229

8]张向葵: 《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及其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1999年第2期。

9]葛盈辉: 《学习策略及其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0]孙泽军: 《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提高初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实验研究》,西南师大硕士论文(内部资料),2001年。

11]刘电芝: 《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179页。

12]白世国: 《作文“三段”思维策略教学新探》,《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5期。

13]梁淑苑: 《〈语文学习方法的比较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4]许建中: 《教会学生评改作文──语文自主学习策略举隅》,《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15]戴建林、许尚侠、莫雷: 《作文前构思时间分配及其对写作成绩影响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第2期。

16]转引自戴建林、莫雷: 《西方关于写作过程的自我调控研究的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3期。

17]本部分内容主要参考刘电芝、傅唯泉总主编的《学科学习策略丛书·中学语文学习策略》分册部分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王运峰、孙新鸣: 《北京市中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调查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期。

19]孙泽军: 《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提高初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实验研究》,西南师大硕士论文(内部资料),2001年。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H1]Webquest为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H2]该体系也非常适合用webquest的模式来实现,特别是“求助策略”。本课题建立的基于webquest的多向互动学习平台,可以使求助策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H3]所谓“六步读书法”是指——1,认读:朗读课文,框出新字词,自查字典、词典解释;2,辨体:辨明文体,确定不同自读方法;3,审题:审明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和命题意图,并点出题眼;4,发问:按照写什(思想内容),怎样写(表现形式),为什么写(构思意图)三个问题,自问自答;5,质疑:在阅读基础上提出疑问,包括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6,评析:对文章内容与形式等方面作出评论或分析。

 [H4]论坛与博客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以往课堂中的教师话语霸权,老师、学生以及其他课堂的参与者都是平等的“用户”。

 [H5]提示我们,要严把问题观念。一堂webquest模式的课更需要老师的精雕细琢。

 [H6]这个方面的功能暂时无法不折不扣地实现。只有引用和回复功能可以提供不完全的批注工作。

 [H7]这个比较符合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吧。

 [H8]实践证明,的确如此。要向办法在基于网络的课堂上也体现这一点。

 [H9]没错。不过当前我校高中生在写作方面还有一个更大的麻烦——看不懂题目,暂时还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H10]以前搞过“38度作文”的网络课堂,通过多元互动平台,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提供学习资料,似乎让一些学生明白了怎么可以写出一篇有感情的作文。遗憾的是,明白不等于自己会操作,把认知转化为实践是个难点。

 [H11]文章读到这里,特别感觉意犹未尽。刘电芝老师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研究学习策略的一流专家了。她的文章理论建构比较全面。但我总觉得本文所讲的语文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策略,高中的,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教育部给07年率先进入新课改的省区提供的语文高考大纲第一次提出了考查“探究”能力的要求。这其实才是我们认为的高中语文学习策略培养和多向互动的webquest教学平台使用的目标所在。

 

文章来源:http://www.pep.com.cn/rjqk/zxx/2609/200703/t20070321_359583.htm

——本文于 2007-10-21 21:06:16 被 小王老师 最后编辑。
小王老师 2007/10/21 21:01

留下脚印

踩一脚
copyright © 小王老师 的空间 2010-2012
Processed in 0 seconds, 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