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8项, 10项/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14 15 下一页» 
卡卡
发表于: 2007/11/22 13:57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1# TOP
童生
性别: 女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0
最后登录: 2008/10/20

字太大

 

觉得说得超经典!赞一个先~!
彼岸无花
发表于: 2007/11/22 13:58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2#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0
最后登录: 2007/11/22
地月关系三种假说
面对高挂于晴空中的月亮,自古以来,地球上的人就觉得其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那是嫦娥仙子居住的广寒宫。而月亮是怎么来的,则是近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和争论的问题,众多科学天才,对月亮的形成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各自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
苦命鸳鸯说

这一理论认为,月球此前可能是太阳系或外星系的一颗行星,后来不幸落入地球和太阳的力场中,逐渐逐渐为地球所“征服”,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但这对“夫妻”自从“相识”并相邻而居以来,就从来没有亲密地接触过,它们相互间的排斥力使它们只能“相视”,而无法“牵手”,几十亿年来,只能默默地忍受上天的残酷安排。

慈母游子说

这一理论认为,地球由于受到外来行星的冲击而向太空中抛出了大量的物质,冷却后形成尘埃,在地球引力和太阳系其他星体引力的作用之下形成了后来的月球。这一理论也就是“大冲撞”假说。有人还曾拿月球的体积与大西洋的体积作了比较,认为两者体积相差无几,说不定,几十亿年前,月球只是地球“妈妈”腹中的一个“小宝宝”,结果,飞来横祸,母子分离,永难再互相依偎,“母亲”只落得满腹“苦水”。

同根兄弟说

这一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均是在宇宙大爆炸后由同一块星云形成的,由于天体力场的作用,两者没有聚合形成一个整体,反而被扯成两块,独自形成现在的地球和月球,由于地球体积和重量远大于月球,所以后来月球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这对“同根兄弟”遥遥相伴苍穹已达几十亿年。
梦幻铃铛
发表于: 2007/11/22 13:58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3#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1
最后登录: 2011/12/31

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流芳百世的诗词,回头思念远在天边的恋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因月光洒落忆佳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苏轼水调歌头,因月亮「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将中国人含蓄的爱恨情仇刻划的如痴如醉,更将中国人对月光的著迷,月色的浪漫,月亮的幻想自笔下流泻出一股慑人的灵气,彷佛身历其境,迷失在文人雅士悠悠爱恋的情怀,颇有山在虚无缥渺间的隐约.  

达达(*^__^*)
发表于: 2007/11/22 13:59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4#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1
最后登录: 2007/11/21
阿波罗11号的准备到登月全流程 准备阶段 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这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大事,尽管在阿波罗计划之前已经施实了徘徊者计划、勘测者计划,但仍需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振奋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 3、2、1、0,发射   1969年7月16日,在肯尼迪空间中心的发射场上巨大的土星5号矗立在发射架上,阿波罗傲然挺立在火箭尖端。   发射前8小时15分钟为火箭灌注燃料,这项工作进行了5小时,三名宇航员告诉了朋友,提前2小时进入飞船,离发射还有40分钟、20分钟、5分钟,……,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着,现在开始以秒倒计时,10、9,点火,8、7第一级火箭向下喷出红色火焰,6、5、4火焰变成桔黄色,3、2、1、0发射!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土星5号离开地面,徐徐升空。喷向发射架的水遇到近3000摄氏度的高温,立刻变成水蒸气,升腾而上,似火山爆发,在惊雷般的轰鸣声中,土星5号直冲云霄。发射后2分40秒第一极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开始工作,它一面升高,一面向水平方向转弯,3分17秒甩掉紧急救生火箭,9分11秒甩掉第二极火箭,11分40秒第三级火箭熄火,阿波罗顺利进入被称为待机轨道的预定轨道。 飞行轨道   飞船发射后并不是径直飞向月球、着陆,还要经过几次轨道变换。   待机轨道,这是环绕地球的圆形的轨道,飞船发射后首先进入待机轨道,像卫星一样运行,“待机”的含义是:在这里对飞船进行各项检查,决定是否向月球进发,一切正常,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奔月轨道”,出现问题,便返回地球。“阿波罗11号”在待机轨道上运行一周半,地面控制中心指示“一切正常,向月球进发!”三级火箭再次点火,飞船越飞越快,以近11千米/秒的速度进入奔月轨道。   奔月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的人造卫星轨道,椭圆扁而长,远地点达到了月球的背面,飞船适时地由奔月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 漫漫征途   奔月旅行开始了,行程384000千米,需要73小时,整整三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宇航员忙碌起来了!   首先是调整各舱的位置,登月舱在第三级火箭末端的贮藏舱内,向前依次是服务舱、指令舱(合称母船)。母船与登月舱分离,调转180度,回过头来再与登月舱对接,对接后将登月舱从贮藏内拉出来,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第三级火箭完成了最后的任务,远离奔月轨道。现在“阿波罗11号”再重新调整好方向,把登月舱顶在母船头脑上,直奔月球。   第一天,“阿波罗11号”在漆黑的空间飞奔,速度越来越慢,进入奔月轨道后,速度已降到2.73千米/秒,这是什么原因?照这样下去在到达月球以前飞船会不会停下来?细长的椭圆轨道仍是人造地球卫星轨道,飞行器以足够大的速度进入轨道后,不再需要火箭推动。这个轨道比图中画的要扁得多、长得多,可以认为飞船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飞行,它受到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前者使飞船减速,要将飞船拉回地球,后者则使飞船加速奔向月球,开始时飞船离地球近,地球引力起主要作用,飞船速度越来越慢,而月球的引力微不足道。随着飞行,地球引力减小,月球引力增大,在某一位置上两者平衡,只要在这一位置上飞船的速度不降到零,以后月球引力将吸引飞船向自己靠近,飞船速度会逐渐增大,读者可以放心,发射时飞船所获得的速度,不会使它中途停下来。发射后61小时40分,飞船到达地、月引力相等的位置,这时的速度最小,为0.458千米/秒。   船一面飞行一面自转,就像在火堆上烤羊肉串一样,如果不转,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会高达200摄氏度,而背着太阳的一面会出现-150摄氏度的低温。   第二天,飞行26小时以后要进行一次轨道修正,在从地球轨道进入奔月轨道时忽略了月球的引力,随着向月球靠近,月球引力越来越大,如不加以修正,飞船将无法到达月球,按计算机计算的结果,火箭进行了3秒的喷射。电视直播开始了,在长达34分的时间里电视详细的介绍了指令舱内的情况,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舱中的仪器、食品、咖啡、水果,盾到了在失重状态下宇航员走动的样子,食品飘浮在舱中,……。这一切使地球上的人大饱眼福。第二天的飞行结束了,宇航员的心脏、脉搏正常。   第三天,地面控制中心和飞船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地面:“过一会儿请把脏水倒到舱外去,……自转飞行有些不均衡,……如果有必要修正再进行联系。”飞船:“明白。以后向宇航飞船两侧各倒一半脏水吧!”向舱外倒水会影响飞船飞行,甚至会发展到“有必要修正”的程度,这是怎么回事?很简单,在真空的宇宙,向舱外排放污物与火箭喷射气体的作用一样,会产生推力,改变飞船的运动状态,甚至会使飞船脱离轨道,造成严重后果。听起来令人发笑的事,却必须认真对待,所以提出来以后向两侧各倒一半污水的办法。今天宇航员要进入登月舱进行检查,并向地面进行实况转播。月球就在面前了! 进入绕月轨道   在月球引力作用下,“阿波罗11号”越飞越快,离月球越来越近。为了使飞船在预定的时间、位置由奔月轨道进入绕月轨道,飞船的减速是非常关键的。地面中心收集着世界各地追踪基地、追踪站、追踪飞机、通讯卫星发来的数据,计算机不停的工作着,报告着飞船的准确位置、速度,指挥着飞船减速。指令舱驾驶员考林斯双手紧握操纵杆,目不转睛的注视着仪表,如果计算机发生故障,要及时改变手操纵,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不停地大声报告着仪表上的数据,……,在发射后的75小时49分48秒,计算机发出命令,“服务舱火箭逆向喷火”,飞船开始减速,当速度降到预定值时,计算机发出停火指令。一切是那么的准确、顺利,“阿波罗11号”进入了椭圆形(图7.3中近似的画成圆形)的绕月轨道,距月球最近只有114千米。从现在开始飞船已不是地球的儿子,而是月球的儿子了!   绕月两周后,服务舱火箭再次逆向喷火,飞船速度进一步降低。在一整天的绕月飞行中,进行着登月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绕月第11圈时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了被称为“鹰”的登月舱。7月21日2时40分鹰与母船分离,但只是稍稍分离,保持着随时可以对接的状态,等一切正常后,鹰开始进行独立飞行,母船将像月球的卫星一样,在绕月轨道上等待着鹰的归来。鹰启动下降火箭进入椭圆形的下降轨道。 在月球着陆   鹰和地面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紧张地工作着,使鹰保持着正确姿势和准确的速度,减速、下降,离月面越来越近。最严峻的时刻到了。下降发动机、小型制动发动机、着陆精密调节发动机(这些都是火箭)准确的工作着,速度过快会与月面发生撞击,若损坏了下降段的着陆支脚,鹰将无法返回地球。宇航员十分紧张,地面指挥中心的人也坐不住了,双方频频联络。高度12200米、9000米,……忽然计算机的红灯亮了——故障警报!出现了什么问题?还有几分钟就要着陆了,是继续下降?还是上升返回?指挥中心的人面色如土,紧张地查找原因,原来是计算机负担过重“罢工”了,于是地面指示宇航员“不要事事都问计算机”。红灯熄灭,有惊无险,人们互相鼓励着“沉着,沉着”,3000米、900米。150米,……。高度120米,速度2.7米/秒;高度105米,速度2.2米/秒;高度30米,速度1.05米/秒;高度22.5米,速度0.15米/秒,……,着陆灯亮了,尘埃四起。清晨5时17分40秒鹰在“静海”平衡着陆,成功了!   人世的两个凡人第一次来到月球,看到窗外的月亮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非常兴奋,他们的谈话声传到了地球:“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有的棱角突出,有的光滑,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岩石的颜色迥然不同。壁岩、碎石举目皆是,五彩缤纷各有特色。”电视主持人噙着泪花进行播音,导演和技术人员也个个热泪盈眶,太兴奋了!   母船将在两小时后飞临鹰的上空,在这段时间内必须检查舱内的仪器是否正常,着陆点是否能长时间停留,宇航员的健康情况如何?……,如果不能停留,鹰将不失时机的起飞与母船对接。结果是:一切正常,按原计划进行。 月球上的第一步   鹰只能在月球上停留22小时,按计划宇航员应先睡眠、用餐,再出舱活动,考虑到需要完成的工作那么多,他们决定不睡觉,不吃饭提前5小时出舱,指挥中心同意了他们的要求。电视实况转播时间要提前了,一时间全世界的电视台都忙作一团,乱作一片,万万不可失去这个实况转播机会。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忙着出舱的准备工作,月面宇宙服是否正常?维持生命系统是否能正常送氧气和冷却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否正常?月面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必须检查联络用的通讯系统是否正常,……,哪一项出现问题,都将酿成悲剧。一切正常,准备出舱。读者会以为将门向里一开就可以迈步出舱了!不要忘了这里是月球,门外面是真空,舱内空气的压力紧紧地压着舱门无法打开。宇航员使用宇航服的呼吸系统后,开始将舱内空气抽出,当舱内压力降至地面大气压的1/6时,内侧舱门打开了,当压力降至1/10大气压时,通往月球的舱门打开了。   电视转播开始,上午11时51分,阿姆斯特朗站在舱外的门廊上,漆黑的太空,白光闪闪的月面,他身穿白色宇航服,沿着扶梯一阶一阶的退着走下来,他双腿并拢站在最后一级阶梯上。镜头转向月面,月面看上去像是由细小的颗粒组成,下降段的支脚已陷入3厘米-4厘米,阿姆斯特朗用穿着月面靴的左脚蹭蹭月面,不陷也不滑,接着右脚也迈向了月面,离开了鹰。电视机帝的亿万人目不转睛的注视着阿姆斯特朗的每一个动作,能站得稳吗?能走吗?阿姆斯特朗心情振奋,人们听到了从月面传来的第一句话:“对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踏上了足迹。从人类诞生以来一直梦想着到那个高高的挂在天空的月亮上去;几个世纪以来多少伟大的科学家观察、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总结出了定理、定律;几十年以来万千上万人致力于是航天事业,把那些公式变成了现实,制造了火箭、飞船;现在阿姆斯特朗越过了人类祖先的足迹,登上了月球,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我们找了5分钟
紫色摇风草
发表于: 2007/11/22 14:00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5#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0
最后登录: 2007/12/24

 影响月球运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地球和太阳的引力。因此﹐通常把月球运动问题的求解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考虑地球和太阳的主要影响﹐称之为主问题﹐也就是假定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都是质点﹐地月系质量中心沿固定的开普勒椭圆轨道绕著太阳运动﹐从而求出月球相对于地球的轨道。主问题的解求出以后﹐第二步再考虑其余因素对主问题的解的摄动影响(见摄动理论。需要考虑的摄动有﹕由于地球和月球不是均匀正球体而引起的形状摄动﹔行星的引力摄动﹔由太阳偏离主问题中的理想椭圆而产生的影响﹔潮汐摩擦﹔相对论效应
          在月球运动研究中曾出现一些富有意义的问题﹐并导致某些重要现象的发现。例如﹐哈雷根据对古代日蚀资料的分析发现月球运动存在长期加速﹐即月球平黄经包含加速度项T (T 为按初始历元起计的世纪数)﹐长期加速度系数  约为11。以后拉普拉斯也发现类似现象﹐他认为这是由地球轨道偏心率的长期变化引起的﹐并计算出 理论值为104凑巧与观测结果符合。J.C.亚当斯通过更严密的计算得出 的理论值应为572﹐只及观测值的一半。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纽康﹑德西特和琼斯对月球的运动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分析和计算﹐才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认为月球长期加速度中留下的一半可用地球潮汐摩擦来解释。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反映到月球运动上﹐就产生了月球黄经长期加速的表观现象。对月球的长期加速度反覆研究﹐终于发现了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地球自转不均匀性使得天体的理论位置与实际位置产生偏差﹐因为月球是视运动最快的自然天体﹐这种差别就更为明显。人们因为长期不了解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一直认为是月球理论本身存在缺陷。    

莲天
发表于: 2007/11/22 14:00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6#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0
最后登录: 2007/11/20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壮举。 自称第一个踏上月表的阿姆斯特朗向全世界宣布:“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全球数以亿计的人通过电视屏幕看到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sj
发表于: 2007/11/22 14:00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7#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0
最后登录: 2008/3/5

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登月的梦想长久以来却只能存在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然而,随着中国探月计划的正式启动,神话中的“广寒宫”已不再遥不可及。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项名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

    欧阳院士向记者介绍说,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当时美苏出于争夺空间霸权等目的,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核心的空间竞赛,在其后的十余年间,美苏两国共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美国更是先后6次将人类送上月球。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并促进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但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曾沉寂了多年。近十几年来,随着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月球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月球上蕴含的丰富资源将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欧阳院士表示,我国在卫星应用、载人航天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深空探测方面仍是空白。这是与我国航天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因此我国有必要在月球探测方面迎头赶上。
    “我们的探测器将装备目前最先进的科学仪器。”欧阳院士告诉记者,中国探月工程虽然起步晚,但中国探月工程将实现高起点的战略目标。中国的探月工程将分为“环、落、回”三个阶段实施。其中配备有多光谱成像光谱仪等许多先进科学仪器的“嫦娥一号”环月卫星将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14种有用元素含量、探测月壤厚度分布和地月空间的环境等,特别是月壤厚度的探测方略独具特色。在发射后,“嫦娥一号”将用几天的时间进入月球轨道,这颗卫星设计寿命为1年。在第二阶段,探测器将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软着陆,利用月球机器人进行进一步的探测与研究。在第三阶段,探测器将采集月球样品,并将样品送回地球进行分析与研究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国际航天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国际合作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全球最优秀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有效地降低航天计划的风险,而且也可减轻资金压力。欧阳院士告诉记者,中国在月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方面也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合作性研究。比如美国就曾向中国提供阿波罗17号飞船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国和俄罗斯也就资料共享和技术合作等问题进行过接触。中国天文监测网还将承担明年发射的日本“月神”号探测器的部分监测任务。欧阳院士认为,如果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其耗资之大和技术难度之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承担的,所以国际合作是必然的

地球—月球之间飞行路线示意图     SJ与小水晶

水果布丁
发表于: 2007/11/22 14:01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8#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2
二者构成地-月系统,属行星-卫星一级天体系统。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没有月亮,地球上将不会发生潮汐现象,人类无法再利用潮汐能。当然地球轨道会发生些许改变,不过因为太阳这个中心天体的巨大质量及巨大引力,月球的质量和引力可忽略不计。
晚上,人们将无法看到月亮了,这是显然的,没有月亮的反射光线,黑夜将没有月光。
紫珊瑚
发表于: 2007/11/22 14:01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9#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0
最后登录: 2008/3/28
为什么特别喜欢写月亮呢?因为月亮阴美而又遥远,让人虽可看见,却不可琢磨。月亮是李白性格中忧郁成分的象征,也是诗人精神漫游的最好归宿。传说中李白长江捞月而死,虽为传说,却说明了对月亮的喜爱之极。
幻月德鲁伊
发表于: 2007/11/22 14:02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20#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0
最后登录: 2007/11/20

月球也有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共148项, 10项/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14 15 下一页» 

快速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