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
发表于: 2007/11/22 10:25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苏童-北京胡同
    北京街道布局之简洁平直是人们的共识,我记得十三年前初到北京,出了火车站到我求学的师范大学,公共汽车在宽阔的大街上行驶了很长时间,但只拐了两个弯。只拐了两个弯,这给来自南方小城的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衢大道是北京城的一个标志,但另一个重要的标志却是遍布京城的胡同,或者可以这么说,气势恢弘的长安街属于一个首都一个政权,而那些纵横街市的大大小小的胡同是属于真正的北京人的。当然,这是我在北京客居四年后的管窥之见。

    上学时常常搭汽车到前门大栅栏去,有时是去一家小影院看电影(我最喜欢的一部日本电影《泥之河》就是在那家小影院看的),有时是去买东西,有时却什么事也不干,只是像许多人喜欢的那样,去大栅栏人挤人,纯属闲逛。

    印象中前门大栅栏那里的胡同最密集也最杂乱,繁华与破败,古老与现代竟然挤在一起相安无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都市气氛,而所有前来首都的外地客像鱼群一样在大栅栏的胡同里游来游去,进瑞蚨祥,出全聚德,或者像我一样只是来人挤人,除了东张西望,什么也没干。

    适宜漫步的是东城西城那些僻静而整洁的胡同,当然是在没有风沙和寒冷的夏秋之季,偶尔地你看见一个卖糖葫芦的推着车一路叫卖,看见一些未经改造破坏的四合院门墙在阳光下闪着朴拙而古老的色泽,听见某个门洞里传来老人聊天的声音(老北京人说话尤见韵味和美感),你会觉得北京其实也是安溢闲适的养生之地。

    北京胡同的名字风格迥异,有的简单机械,譬如东四八条,东四十二条,有的通俗象形,譬如拐棒胡同、羊肠胡同,有的充满历史沧桑感,譬如钞库胡同、兵马司胡同,还有的取了一个美仑美奂的名字,譬如百花深处。它们会令你掩嘴失笑,也会使你浮想联翩。

    我不是北京人,对北京胡同的印象一味地诗化,却缺乏一些鲜活的细节,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拿了封信去找一个陌生的诗人,诗人家在一条胡同的一个四合院里。寻访未遇,我便在胡同口看两个老人下棋,那是初夏的一个黄昏,因为无所事事,因为满地晚照和斑驳的杨槐树影,那盘棋对我来说成为不可不看的精彩棋局,我听见一个老人说,将,你死啦。另一个老人却愤然叫道,你怎么将呢?没见你这马蹩着腿哪?!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2 10:40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2#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那是一种温情的回忆,总让我想起胡同口大树下一家人或是左邻右舍聚在一起的欢乐场面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2 10:41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经过学了《胡同文化》这一课 我知道许多关于胡同里的知识  原来北京还有个好玩的地方就是胡同  在胡同里可以感觉到人与人的亲密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2 10:51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4#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我认为,作者通过介绍评论北京的胡同来剖析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从而揭示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共15个自然段,文章开始从方正的胡同写起,写了胡同名称的来源,胡同的宽窄,胡同的作用,并由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谈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说明了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引用、举例将其具体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居民们似乎都承袭了祖宗安土重迁传统,蜗舍再破也不舍得“挪窝儿”;北京人的理想住家是独门独院,但也讲究处街坊,婚丧嫁娶随份子,但“休管他人瓦上霜”却也浸透着胡同文化的特点;由于北京市民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易满足;北京人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并用事例说明其文化精义是“忍”,即所谓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对于身边的胡同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3 22:18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5#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我赞同茗茗的观点,读了<江南巷韵>一文让我不禁戚戚然.

还是回到课文来讨论吧

我认为胡同文化,并不是仅局限于住在胡同内四合院里的人。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很多胡同、四合院消失了,许多人搬进高楼大厦,住上宽敞的公寓,甚至拥有私家别墅,但是胡同文化的传承仍表现在他们的身上。富裕的现代生活,并没有隔绝他们和胡同文化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如楼里一个小伙子打了开电梯的姑娘一个耳光,而同楼住的两个老北京却说“忍着吧!”胡同文化的根性,仍然深植在这些人的心中。

胡同是没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将没落,不过文化的没落不等于物质的消失。胡同文化会转移、分解、传承到新的载体上。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创造新的文化,也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胡同文化的内涵,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扬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3 22:38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6#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听段胡同小曲,重温昔日情韵

[flash=400,300]http://www.xiaoqiu.net/hutong/showdj.asp?dj_id=21[/flash]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3 22:44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7#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3 22:45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8#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3 22:46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9#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胡同
发表于: 2007/11/23 22:48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0#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07/11/23

美文转载

小胡同忆旧

居京的资历太浅。五十年代北京还保留了小胡同的盛景,我没有出入逛过。常住的东总布胡同像一条长长的小街;几个总布胡同都在这个方向,直拔拔的,在此没能领会胡同曲里拐弯的妙趣;也不知所住各式人等的喜怒哀乐。这个总布胡同我也没问清楚它的来历典故,当时常记着作家不是坐家,在北京,我只能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至今我深深地记着的只有两条胡同。 1956年深秋,我调中国作协,住在东总布胡同22号后院。东四王府大街筑了文联大楼,作协的大本营已移到该处,22号成了宿舍。记得冯牧来京看病时,住在22号的东院,原天翼同志住过的房间,他的老朋友老韩照料着他的生活。若冯牧有什幺事要我帮忙,老韩就会及时地告诉我。之后冯牧做大手术,也是老韩陪伴着,直到他去小汤山疗养。

老韩是一个忠厚平实的北方汉子,他住在西城的一条小胡同里。熟识之后,我曾和李纳去拜访过他。记得那天,我和李纳挨个儿瞧着那一带胡同的字牌,转弯抹角终于找到叫小拐棒的胡同,一阵惊喜。北京有许多胡同的名字小字开头,大约是古远的居民对它的昵称。拐棒实在地小,成了一条胡同的名称,也是有来由的吧!

那天在老韩家初见苏大姐,才知道老韩原是苏策的姐夫。我们过了半天北京人乐呵呵的家庭生活。苏策和冯牧是幼年时的朋友,冯牧病了,苏策在云南,以姐夫相替来关心、照料冯牧,童年时建立的友谊竟那么真挚地存在着!八十年代我在车中再见小拐棒胡同,心中一紧,1980年在云南苏策就告我,老韩已在“文革”中故世,我时有再也不见这个好人的遗憾。

还有一条胡同,也是小字开头:小羊宜宾,是小羊尾巴的雅称。北京的胡同不少以动物的一个部分命名,如我也熟悉的象鼻子后坑。与我近乎同乡的葛琴,住在小羊宜宾胡同的深处。我在1957年离京前去过几次。隔了二十年,才有机会通过赵堂子胡同去找葛琴,过去的驾驶班长老曹,把我送到他熟悉的“邵荃麟家”。

不知为什幺宅子的围墙拆了,几间小屋,裹在惨淡的月光之下。我在西首的一间找到了主人,她好像住在一张双层铺的下面。满头白发,可还是巍凛凛地坐了起来,细看是我,双手把我抱住,我们都泪流满面。

酷似荃麟同志的小孙孙,在一旁冷静地对阿姨说:“你看奶奶激动了!”我知道激动不利于中风后的病人,马上收住泪水,把她的泪水也轻轻揩去。

二十年的感伤一起涌上心头。葛琴是卓有成就的女作家、老革命战士,也是荃麟不能须臾相离的助手、贤妻。一个走了,一个这样病着,她一肚子的话却说不出来。

后来我再去看她,这里已属大雅宝胡同,大约这只角正挂在前面胡同的尾巴上。从这走出去就是新辟的宽敞大道

快速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