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ha

互补与双赢——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viani 发布于 2007/10/21 22:44 浏览: 690 回复: 0 所在分类:我的豆腐干

互补与双赢——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北仑中学   赵盛成

一、课题的提出:

每学年的高中起始教学阶段,有关语文教学,总会听到一些不和谐声音。特别是去年高中招收的是初中新课改后的第一批毕业生,且高中新课程也开始实施,这种不和谐尤为强烈。高中教师抱怨初中教师没有把学生教好,送上来的学生基础不扎实,知识欠缺较多,没有较好地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没有较好地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j1这里我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似乎语文教学衔接策略并不具有整体性,而是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至于衔接的教学则忽略或者采取全部推翻重新再来的做法。]而新高一的学生抱怨高中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课,不顾学生反应;在上课中缺少学生的参与,缺少学生的活动。[j2高中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并不是缺乏激情,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双面的,以前一味强调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似乎没有考虑到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较,随着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远没有初中那么“有激情”。在大学课堂上更是如此,他们似乎更习惯于接受并思考,而初中生的积极参与在高中生看来觉得不成熟,关于课堂教学这一方面的研究我也正在进行中]没有了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生气和语文学习的乐趣,对高中的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来。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追求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衔接的和谐和高中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深入初中,反省高中,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我们深深感到,初高中的语文教学都存在着一个反思与互补的课题,急需寻求初高中语文教学和谐衔接的策略。

二、调查与发现

20069月,我们用了近两周的时间,深入初中学校,运用到初中学校下班听课,与初中教学交流,向高一新生发放调查问卷、展开对话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反思高中语文教学,然后有了下面一些发现。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教师层面:

初中新课程实施三年之后,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科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较变,特别是以生为本的思想基本确定。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比较自觉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结构逐渐转化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他们较注重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意学习与能力,教学与生活,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材分析和处理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在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认识变化中初中教师正在不断地成长,在重视语文人文性的同时,认识到了千万别忽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j3这里谈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个人认为我们所研究的借助webquest模式所引导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在这两方面实际操作性还是很强的。在人文学习这一方面,运用网络和webquest所提供的指导,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中接触尽可能多的人文熏陶,这远比单纯的讲解直观的多]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践必须借助对语文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施着。

3、教学研究趋向自觉,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意识不断提高,不少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增强,他们针对教学实际、主动积极参与实验[j4关于案例分析,我个人认为构建在webquest网络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可以将案例分析拓展到更深的层面,案例并不只是一对一的分析,而可以是多对一,一对多的不同方式的分析]。不少教师关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形势,注意研究怎么样让学生更主动地学,更有效地学。

学生层面:

1、初中学生的学习主人意识得到尊重和发展,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信。无论是课内思考、讨论发言,还是课后作业、课外阅读,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由被动到主动的人数在不断增加[j5加入网络后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进一步得到的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呈现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从阅读方面看,由无目标、无计划到较为有目标有计划[j6就单纯的教案来看,教师在整个webquest课程中似乎所作甚少,但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和前期准备,后期操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看似学习的目标很多很杂,实际上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广更深。],主动、积极阅读在逐步代替被动阅读,阅读范围增大,阅读量增加,[j7这些网络都可以轻松加以解决]不少学生每学期均能阅读三部文学作品。从写作上看,由于增加了综合学习,学生的说话能力,搜索信息能力有了现实意义的实践,写作有了一些具体的经历、材料,写作与生活结合,使学生写作有了源头活水。

2、学习方式较变,实践能力增强。现在的初中学习已经比较习惯在语文课堂上自由发表独特的见解,能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辩论,还会根据自己的设计安排学习。在课堂上敢讲、能讲、善讲的学生越来越多。综合性学习深入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不断增加,同时自主学习和创作能力、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我们也发现,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倾向:

1、轻文本探究,重文本拓展。表现为对全面深入地探究文本着力不多,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品读文本内在的人文元素和文化精神内涵的意识不强。往往是文本没有多少全面、深入、完整地品读,就急于脱离文本进行拓展阅读。并且,有时表现为并不是研讨文本研读文本的深化和升华而进行的拓展延伸,只是为了拓展而拓展,为延伸而延伸。造成学生习惯于用外在东西(学生的阅读积累,文本外的见闻理解等)来解读文本,而不是习惯于从文本本身的字里行间来解读文本。 [j8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提醒了我在关注借助webquest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文本的解读。在关注拓展的时候,对文本的把握也要到位]

2、轻语文特色,重语文活动。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强化了语文活动,淡化了语文学习的语文特色、语文味,较注意活动形式、活动流程的设计,客观上表现为活动而活动。而对语文活动是为了文本的阅读探究服务,是为了消化、内化文本的内涵,是为了增强语文学习的语文品味的意识较淡薄。并且在课堂对话等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缺少必要的纠正和导向。解放发挥有余,定向定调不足。所以,在许多时候,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课堂中热闹、有趣,课后沉淀不足,学生的学习思维水平[j9现在我们所做的webquest似乎更多的是教师设计,教师指导,教师提目标任务,教师鼓励去完成。以后是否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多参与问题的设置,学生应该是一个提问者而不是一个答题者]没有得到多少实质的提高。

3、轻基础学习,重内容学习。表现为初中语文课堂学习较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学习文本内容,感受文本内容,并以此作为文本研读的目标。而对文体中包含的一些语文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在意或着力不多。语文学习的工具性谈化,造成了许多学生缺少知识基础的系统性,必要的基础性知识没有得到   落实,学得比较糢糊。如:基本的文体知识、修辞等知识的学习与分析,文言文词类特点、句式特点的学习与分析,各种文体特征与文体内容关系,解题的基本方法与解题的思维线索,作业书写的基本常规等基础知识与能力存在一些欠缺。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教师的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意识较强,并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落实和深化,注重文本的探究。与初中相比语文课教得比较厚实,比较讲究教学的实效。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学倡导人文性的大背景下,教学的人文性、民主性有所体现,一部分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中语文教学呈现了一些生气。

但同时,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这样一些倾向:

1、轻趣味性,重基础性。表现为在许多高中教师眼里,高中学习就是为了高考,平时讲话三句不离高考,文本学习就是高考文本阅读的训练。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语、逻、修的落实,这些基础性的东西,落实得越好,抓得越扎实,语文课堂教学就算好,考试成绩就高。而对文本的人文精神、文化元素,[j10webquest的完整课程时间消耗是比较多的,如何能够兼顾时间和质量是正在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怎么注意引导学生去品味。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也往往被所谓的教学实效——“基础性、工具性”的落实所替代或弱化。

2、轻活动性,重规范性。表现为一切从高考出发,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规范地训练,而且往往是大题量的规模化的练习训练,文本怎么解读、怎么审题、怎么回答、怎么书写严格规定,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格式下进行训练。而很少或根本没有语文学习的课堂活动。表现为严肃有余,灵活不够,课堂教学缺少生气。

3、轻学生参与,重教师解读。表现为高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看得较高,课堂教学中习惯于以自我的为中心,领着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而较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研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往往停留在口头上而不是实际行动上。定向规范有余,民主尊重不足。这对于已经进行了初中三年新课程的学习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而被动学习、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大量存在。

总之,从存在的问题来看,典型地表现为初中语文学习以学生为本——语文课——活动课。高中语文学习以高考复习为本——语文课——训练课。

三、思考与实践

调查的结果使我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都存在着一个反思和互补的课题。大家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是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即语文教学要有语文的特色、语文的魅力、语文的实效。课文课要象语文课:课堂教学中,有听、说、读、写,有对话、有探究、有活动、有训练。有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教师教学的组织导向。

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要发扬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的基础性,重视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发扬教学的人文性,提升教学的语文性,重视落实文本研读的具体性,深刻性,丰富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发扬教学的民主性,提升教学的导向性,重视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师学中定向、定性和调节引导作用。

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要发扬教学的基础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重视在落实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注意根据语文的特色,开发语文教学的魅力,丰富语文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教学的规范性,提升教学的人文性,重视品味语文学习的人文元素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发扬教学的导向性,提升教学的民主性,重视在语文学习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把尊重学生落到实处。

只有这样,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才会得到较好的互补,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双赢。鉴于此,我们在新高一语文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实践:

1、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以新课程培训学习为契机,较系统地学习了新课程理念,加深了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认识。新高一学生是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学习者,对北仑的初中毕业生来说,他们是新课程理念的先行者,也是我们高中教师的学习的对象。在学习中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既要把他们看作教学的接受者,更要把他们看作是学习的合作者。在备课、上课、研读等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把“眼中有学习,心中有学生”的理念落到实处。当然,做到这一点较难,有一个过程,但这是高中语文教学成败的前提,所以,我们努力地做着。

2、发扬自信,内化素养。初中三年,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意识得到一定的培养,这种意识和热情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火,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珍惜和爱护这一火种,并把它发扬光大,用它来打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沉闷、呆板的局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注意开发这种热情、这种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文本研读,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和老师对话,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适时给予研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自由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要有热情、有意识,更要有方法、有能力。这样,在原有的感性热情的基础上,增加理性意识和能力并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素养,成为语文学习真正的动力。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更让学生拥有做主人的资本。

3、适度渗透,夯实基础。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不足,到高中后表现得比较突出,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障碍。在高中语文具体的学习中,我们根据所学文本的文体特点和内容特点,有计划地适当渗透一些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如文言文学习中,我们渗透了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种类和特点,文言文句式特点的学习和练习;在现代文学习中,我们渗透了一些文体常识和根据文体特点、内容题型特点进行研读、解答的方法和途径的常识,在文本研读和练习中,进行对应性的研读解答实践,逐步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并力求形成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系,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作好铺垫。 [j11看到这里不仅想到能否借助webquest来指导一些初高中衔接教育呢?学生在网络的指导下所学的知识范围要大的多,所以授课能否不是就一课书来开展而是一种方法的指导呢?如果语文总是一课书交完就结束,那么衔接教育从何谈起呢?]

4、内在感受,增强魅力。在初中的语文学习和高中的课堂研读中,学生习惯于用自己并没有多少理解的词语来概括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文本主题内涵。即学生所运用的词语与概括的对象是并没有多少对应性理解的“硬组合”或贴标签。并且,学生的这种概括并不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描写、叙述、议论的内容有具体的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基础之上,是一种“外在的理解”。教师也习惯于在学生还没有真正感悟的基础上,引用一些专家、学者、名人对文本的解读和评价的言论来代替对文本的真正的自我解读、真正的具体感悟基础上的文本或人物的感动。为此,我们致力构建课堂文本研读的方向、话题和途径,注意设计研读的梯度和适度,注意文本研读的导向。引入学生有向、有序、有度地研读文本,让学生在对文本中描写、叙述、议论的内容具体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分析、概括所感悟的文本,力求自己的感悟、概括与文中的描写、叙述、议论内容的内在含义相吻合,争取对文本有内在的理解。在师生中逐步建立这样的意识:真正的人文精神是在文本之中的而不是在文本之外的。文本研读,文本的人文内涵要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揭示出来才算到位,要从文本中分析出来才是活生生的,把外在的感染转化为内在的感动,从而感受语文学习的真正魅力。

四、实践的效应

1、意见少了,接受度高了。开学初师生间的互相不满逐渐地冷却了下来,并转化为一种教与学的反思与探索,调查、对话、交流、改良。教师们努力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些有活力的学习平台……教师们的认识提高了,教法改变了,课堂研读的生气生成了,学生渐渐地接受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学校期中教师教学认可度的学生调查中,学生对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度达到85%以上的优良水平。

2、工具性渗透了,基础性增强了。教学中有计划地渗透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的基础性得到了一定的修补,并且形成一种有序的建设体系,学生从中也尝到甜头,做学习主人的资本得到了丰富。语文期中考试测试表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修补有了良好的效果。

3、积极性发扬了,参与内涵丰富了。四个月来,我们把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参与意识作为珍贵的学习资源加以保护,并且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创造条件、构建平台、营造氛围、激励学生将这种热情和意识加以发扬光大。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断丰富参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追求真正的感知、感受和感悟。修炼自己参与课堂研读的内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20061222日市高中新课程教例评析研讨会的公开课上,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堂文本研读中所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文本研读思维方法、文本研读水平及教师文本研读引导的方向性,话题定位、梯度、途径设计,适度引导和正确导向以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内部的充分活动,得到了与会教师、专家的充分肯定,两堂公开课被高中语文教学权威评价为有很强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示范性。我们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应。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地努力,完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命元素,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和谐。(责编:薛勇)

    此文发表于《北仑教育科学》2007年第二期 

 

viani 2007/10/21 22:44

留下脚印

踩一脚
copyright © viani 的空间 2010-2012
Processed in 0 seconds, 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