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的本本
发表于: 2008/3/23 12:57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8/3/23
最后登录: 2008/3/23

黄河,母亲河

                 许茜文

黄河之貌 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黄河泥沙不仅在下游河段的河床中淤积,在黄河中游的宁蒙河段也发生严重的季节性淤积。宁蒙河段区间的鄂尔多斯高原是黄河中游的暴雨多发区。每到雨季,这里经常发生暴雨,洪水夹带大量泥沙直接冲入黄河,淤塞河床,迫使黄河主流北移,直接威胁包兰铁路、公路,造成极大危害。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涉及青海省玉树州的曲麻莱县、果洛州的玛多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海南州的同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共和县,黄南州的泽库县、河南县;四川省阿坝州的阿坝县、红原县、若尔盖县。共计25个州、15个县,面积12.1km²,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6km²

黄河之水 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

黄河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在三门峡以后的河段年平均输沙量约为十六亿吨,多年来含沙量达到每立方米三十七点六公斤,最大含沙量可达每立方米五百九十公斤。

  朱教授在谈及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工作的成效时说,三北防护林工程目前进入了第四期建设,虽然还存在着种植密度过大和实现效益慢等问题,这项长期的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主要位于陕西的黄土高原面积达六十四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西部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目前,中国政府已在这里实施了包括生态环境重点县项目、退耕还林草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同时,黄河中游地区二百三十个县还制定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和政策,三百个县组建了监督执法机构。

黄河之歌 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关于黄河的歌曲有:黄河大合唱

诗词有:

黄 河
薛能(唐)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
岸裂新冲势,滩馀旧落痕。横沟通海上,远色尽山根。
勇逗三峰坼,雄标四渎尊。湾中秋景树,阔外夕阳村。
沫乱知鱼呴,槎来见鸟蹲。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
润可资农亩,清能表帝恩。雨吟堪极目,风度想惊魂。
显瑞龟曾出,阴灵伯固存。盘涡寒渐急,浅濑暑微温。
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摘自《黄河颂》
与尔同消万古愁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黄河的传说故事有:

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谚语(俗语):

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3)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4)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5)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跳进黄河洗不清;

6)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7)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8)天下黄河富宁夏;

9)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

黄河之史 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

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 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特别是上 世纪末甲骨文发现和本世纪上半叶安阳殷墟的累累发掘成果,为传说中的殷王朝找到了存在的证据,黄河文化 的地位被无容置疑地确定了。
    从代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一种意见──文字、城、青铜器制造三要素来看:──沿黄地区的河南舞 阳贾湖发现了目前距今最早约8000年的契刻符号,陕西西安半坡发现了较早(距今6000年左右)整齐规则并有 一定规律的刻划符号,山东大汶口、丁公村等发现了书写有一定章法的符号(距今4200—4100年)。由此表明 ,华夏大地上史前居民们都在不同地域寻觅着一个记录思维与语言的共同工具──文字。
    ──沿黄地区在河南的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郾城郝家台、辉县郊区、安阳后岗,山东的寿光边线王 、章邱城子崖、邹平丁公村、田旺等地发现有龙山文化(或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揭示了中原先民的 创造力。
    ──近几年青铜器的重大发现也是引人注目的,在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了大家确认为最早的青铜器件。在 偃师二里头则发现了不少较为早期的青铜器。
    从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另一处意见──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国家出现来看:──中原大地上,河南 濮阳西水坡发现的属仰韶文化时期的龙虎摆塑墓中,男性主人灵魂升天时,伴随了3个殉葬的仆人。墓外大规 模祭祀活动,充分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与众不同。一些学者认为:早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中原男子 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并且成为这个部门的主要力量。到了仰韶文化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男子在各项生产活动中都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的社会不仅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而且还发展到了军事民主制 阶段,产生了文明的因素,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与之大同时代的西北高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也耐人寻味。这个遗址是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 的,面积近百万平方米,中心为礼仪性建筑,四周分布的居住区出现了最初的城乡分化,复杂的礼仪建筑中发 现了成组的陶质礼器。所有迹象都显示出古代文明的火花。
    从中华大地出现文明曙光到最终进入文明时代,大约徘徊了3000年的时间。这期间,各史前文化区小国林 立,文明因素如星火点点。然而,单个的文明因素并构不成整体的文明,况文字、城和青铜器能否构成文明标 志的三要素仍需进一步探讨。无论以哪一种观点去观察中华文明,都不能否认这样一种事实:文明起源的趋向 有多种类型。有的由于自身条件成熟,进一步发展进入文明时代;有的内部发展在尚未进入文明阶段被另外的 部落集团融合了;也有的部落集团还没有发展到文明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消失了。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约距今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和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先后揭开了黄河文化辉煌的 序幕,这分别是由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和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命名的。裴李岗文 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嵩山内外及其东南麓。仰韶文化以关中平原、河东盆地和豫西沿河谷地为中心,东到 豫东、冀南,西及陇西,面达鄂西北,北过河套。在黄河上游和下游分别并存着马家窑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仰 韶文化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发展成为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除河南外,还包括晋南和冀南部分地区,陕西龙 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关中一带,陕北和晋南也有遗存;溯渭水而上,由马家窑文化发展而为齐家文化;在东方, 大汶口文化继续发展,演变而为典型的龙山文化,即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进一步发展便是夏文化。
    在黄河中下游这些环环相扣的考古文化体系中,从发现最早的刻划符号到成熟的甲骨文,从简单的围沟、 聚居区到完整的城防、宫殿及宗庙、平民区,从单个的陶片、铜渣到成组精美的陶器、青铜器与制陶、冶铜作 坊……。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在中国,原始文化延续发展,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无疑是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许茜文

快速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