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915
发表于: 2007/10/22 21:52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6/5/23
最后登录: 2009/11/17

作者:李克刚 …    文章来源:惟存教育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它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面对网络,我们教师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创教育之新, 育创新之人。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够把网络技术看成是一种能够治愈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够认为只要把学校联入交互网络,利用交互网络信息量大、传递快的特点,教育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要能够有效地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在注意怎样才能使得学生用到交互网络,以及强调交互网络在教学中使用以后所能发挥出的教育价值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的应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这一问题,并且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
网络技术 网络环境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流程

正文:
  21世纪是网络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网络化的教育。面对网络,当我们还在为网络的利弊以及是否让孩子上网争论不休的时候,Internet上的儿童网站在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那里的孩子们在网络上已经走得很远了:小学老师给孩子布置收集整理网络信息的作业,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8~12岁正常智力发育的孩子,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一份长达数十页、图文并茂、有关自然或人文课题的作业,是一件相当有趣味也相当轻松的事情。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对我国有五千年历史底蕴的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来说,面对网络,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网络有效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为此,一年多来,笔者作为浙江省宁波中学网络环境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实验课题组的研究教师,利用我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设施,大胆地进行了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本文将就此一抒己见。

一、如何使用网络有效开展教学
  把网络技术引入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从教学媒体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和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但是,目前教育界对于把网络技术用于教学的各种想法和观点过于乐观,有时甚至带有点幻想的成分。许多教育者把网络技术看成是一种能够治愈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把学校联入交互网络,利用交互网络信息量大、传递快的特点,教育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们相信交互网络在教育上的确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然而把一项新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毋庸置疑,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一方面确实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又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学校的硬件设备问题、交互网络的使用费用问题、教学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和课题问题、交互网络信息量不稳定和内容缺少内在联系问题、交互网络信息内容的审查问题、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等。在这诸多问题中,对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 [这些都是现实存在并且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通过实践和研究要尽量地来解决这些问题,任何一种新的事物都需要长期的和多方面的审视。]
  我们教师要能够有效地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在注意怎样才能使得学生用到交互网络,以及强调交互网络在教学中使用以后所能发挥出的教育价值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的应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这一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分清使用和如何使用这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在把一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时,使用创教育之新,仅仅是一个必要前提;如何使用育创新之人,是问题的关键。如何使用这个概念应用在教育上包含着价值判断的意义,它不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某些物质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指,对于一定的教育目标来说,这些技术手段在教学使用过程中能否有力地促进目标的实现。换言之,教学媒体的改变必然要引起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考虑到这些变化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设计所编写的教案不同,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案的设计,并设计成Web网页,学习方案体现的是如何让学生学;学生直接与教师设计的网页和资源对话,根据网页上的学习任务,活动指南,过程等开展探究,合作,讨论,创作等活动。] 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教育技术学教授麦德克斯在《交互网络:教育的未来和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者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引到教室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网络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

二、网络环境中阅读变式形态及阅读变式操作特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于信息的搜集来说,我们研究的webquest更注重于学生在“信息分析、综合和评价”级别上的思考,因此在WebQuest课例设计中,我们可以直接给出“预设资源”或“相关资源”,而把设计重点和对学生的任务要求放在探究过程、评价等要素上。]
  在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信息以网状辐射的结构突破了传统信息的线性传输方式,实现了信息传输路径的革命;现代信息以良好的声像特点,将自然信息与文本信息表达方式上的优点集于一身,既直观形象,又编码严谨。现代信息依附于人们精心编制的电子软件,信息密度非常大,再现性能良好,信息接受不受时空的局限,接收者具有启动信息、筛选信息的最大自由。现代信息在传输方式和呈现方式上的鲜明特征,对现代人类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文本式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网状辐射性传输方式的操作,对全方位立体性呈现方式的操作,对高密度、大容量信息的适应和操作,对个性化主动性利用信息的操作。这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化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
  教育的目的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当信息化社会正在对人类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更新要求的时候,它事实上已经规范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丰富语文阅读理解的形态,试图通过以博览精读为目标的各种阅读形态的变式训练,使学习者能以开放性的阅读心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高密度信息、全方位信息输入的理解方式;丰富语文表达训练的科学化模式,使智能化多媒体以组织中介或辅助目标的角色参与表达训练,力图使培养对象能以较强的可塑性,适应信息社会对公民文本性表达能力或超文本表达能力的要求。
  要适应信息化的理解方式,针对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改革规范的基本方向,笔者以为,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进行各种信息化阅读变式形态训练,即以改变信息传输路径,重视整体感悟的博览精读为特征的各种阅读形态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对高密度信息的宏观性了解和对典型信息的微观性掌握,对知识的信息化呈现方式的习惯适应,对多向信息传输的主动性把握。恰好网络环境为开展信息化阅读变式形态训练提供了可能。

(一)网络环境中阅读变式形态
 1、主题式阅读
  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主题式阅读有以下特征:①主题的丰富性、灵活性。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主题及有关文本可以由教材规定(提供)、教师规定(提供)或由学生自己选定。②信息容量大、外延宽。可阅读文本数量多,范围大,文本可以是纯语文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可以是纯课内的,也可以是纯课外的,或课内课外结合的。③传输路径的辐射性。主题式阅读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主题为圆心,以有关文本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后,提供一系列的阅读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对比比较阅读,基于网络的主题阅读操作方便,也容易及时把相关资料进行比对。]
 2、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方式指的是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博览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文本中的某一点进行精读,如专看情节,专看艺术特点,专读某一段等,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阅读审美学认为,文本是处于潜在状态的,其意义的生成与开发,有待文本与读者的双向交流。当学生阅读时调动自己的知识、思想、情感参与其中,把自己的主观认识注入到文章中去,这就形成了西方接受美学所说的主动介入的心理过程,投入--参与--个性化。这种高度个性化的阅读是以认知心理学中知觉的选择性为心理学依据的。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主体对对象的感知常常是以主体的需要、爱好、理解为原则进行感知取舍的,通过选择性阅读刺激学生的阅读兴奋点,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博览精读的基础上,形成倾向性鲜明的个性化阅读特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吸取信息、选择信息的习惯。 [利用webquest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开放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式。如在学习小说单元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自己更好地理解和体会《祝福》中的祥林嫂、《荷花淀》中的水生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三个各有特色的女性形象,找来一些相关的文章放在网上供学生阅读,或在课堂上运用超级链接,非常方便地使学生将三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文章来读,只要他们愿读、爱读,就一定会收到“开卷有益”的效果,并且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了感兴趣的问题,就会自觉地进行研究解决。]
 3、取样阅读
  生物全息规律告诉我们,生物有机体的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表现为整体的缩影,是整体特征的再现。所谓取样阅读,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在课文中选取典型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熟读,使学生能够以一斑而窥全豹。这是一种由点及面的信息输人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取样阅读的训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熟读熟背精彩片段,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语文材料;另一方面,它可以训练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最精华的信息,同时通过对点上信息的掌握,了解面上的信息状况。
 4、程序性阅读
  程序性阅读指的是教师按照正确的学习策略,规范学生的阅读步骤,学生按程序操作,教师个别点拨,学生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形成由单向线性到多向路径的规范化阅读的良好习惯。程序性阅读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多种路径的阅读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不被浊浪淹没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训练。
 5、超文本性阅读
  超文本性阅读指的是从文本性阅读之外的其他媒体中获取信息。语文教学应该主动适应这种情况,在声像阅读之后,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对比,使学生了解声像读物表现外显性形象之生动,了解文本读物描写内隐性形象之所长;在文本教学中,亦可适当运用声像媒体为中介,引导学生进行文字与声像的对应理解。必须指出的是,声像媒体中介不可滥用,否则,就会养成学生阅读想象的惰性,浪费了文本性教材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良好契机。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声像读物的强有力的冲击,我们的学生所奇缺的正是书面语言材料的存储。所以,超文本性阅读不是需要强化,而是需要指导。 [阅读材料不是单一的,通过各种手段,我们可以把webquset扩展成为一个超媒体的连接,使学生进入一个生动广阔的阅读空间,但是文中讲到的不可滥用声像媒体,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中阅读变式操作特征
 1、整体性理解
  整体性理解指的是通过语言感悟,实现对文章(文段)的宏观性把握。整体性理解强调悟,淡化析,是自然态阅读的基本思维模式,也是以上所举的各种变式阅读形态的基本理解方式。整体性理解以突出阅读目标的达成为特征,只有强调整体性理解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信息化社会通过博览精读来有效地利用信息。
 2、缩微显影
  缩微是以高密度的信息存贮使繁杂的信息微型化;显影则是让隐性信息外显化。阅读中的缩微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将阅读目标所规定的知识点从庞杂的阅读信息中分解出来,形成一个微型的,然而却能体现整体知识的构架,然后则是对知识构架中的阅读目标点的显影放大。缩微显影式操作是实现选择性阅读、取样式阅读等点面式信息传输方式的基本操作特征。
 3、淡化背景
  语文阅读鉴赏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作者、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常常被教师的分析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的主要原因。以上列举的各种现代阅读模式都摒弃那种一切从零开始、方方面面周全妥帖的做法,而主张坚决地淡化背景,突出主线,根据教学目标决定阅读模式,从而决定背景取舍。不是直接关系到阅读目标的内容都应该不管或者少管。只有坚决地淡化背景,才有可能实现博览精读的阅读目标,在高密度信息的阅读操作中既做到对阅读面的了解,又保证在精读点上积累语文材料。 [网络环境下同样不能忽视对课文的精读,尤其是一些文质兼美、流传千古的名家名篇,更是要深入思考、反复品味。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课文欣赏、比较阅读方面的材料,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作者、作品有关的网络链接,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
 4、反馈矫正
  不论采取哪一种阅读模式,都必须重视合作学习、反馈矫正。重视阅读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实现学生内隐的阅读心理活动向可观察的阅读学习、思维操作的转换。不同的阅读模式、反馈行为模式是不同的:取样阅读、程序阅读是闭合式负反馈学习系统,该系统重视学习的反馈矫正,以此实现对教学全程的目标控制;而主题式阅读、选择性阅读则是开放性学习系统,课堂的反馈并不与或不完全与矫正联系,教师并不试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控制,而旨在让学生在开放的系统中形成积极兴奋的阅读心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实践信息化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5、主动性学习
  各种阅读变式形态训练都强调获取信息的主动性、选择性,以适应信息社会文本化的信息提取方式。如主题式阅读、选择性阅读等,都强调由学习者自己选择信息目标、决定输入方式、启动学习过程。这种对学习者主动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信息社会公民语文素质的重要的养成式教育。 [我想我们所研究的基于webquest的学习策略研究,归根结底就是帮助学生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有更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这样的意义远远大于简单地教授一篇课文。]

三、网络环境中主题式阅读的学习流程
  主题式阅读是信息社会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阅读的典型方式,也是开展科学研究时查找资料、研读文献所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式。目前,这种阅读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题中,比较阅读题反复出现,且呈现上升趋势。我们教师相信,主题式阅读仅仅出现在考题中,却被语文教学所忽视的局面很快就将结束,因为,对于适应未来社会来说,主题式阅读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阅读方式。笔者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确定主要采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来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一般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策略的获得,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经过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归类,信息资料的解释、规则原理的再运用。据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流程。

1、明确方向,提出建议
  明确学生阅读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 [我们在设计学习流程或是教学计划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某种形式,应该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提出不同的预设问题,避免模式化。] 如笔者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当堂把本文改写成《刘和珍传》。教学前,笔者了解到同学们对传记这种文学样式了解甚少,这样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可是,学生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有限,而市区图书馆离学校较远,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在Internet环境下,以传记文学为方向,进行阅读。让学生对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为后面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事先在Internet冲浪,了解网上一些朱自清的资料、他人对朱自清的看法,下载相关内容,做成网页作为教学导引。在课堂上的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收集信息的方向,通过宽泛信息收集与初步信息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学习的视角与主题,这个主题选择源自学习者的特定兴趣与感受,源自学习者的内心。
2、主题搜索,制作卡片
  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学生通道Internet或书刊、报纸、杂志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在开展《祝福》阅读教学时,一个小组的学生确定要分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一主题,于是他们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把鲁迅笔下的女性集中在一起,做成卡片,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鲁迅在《祝福》中之所以能够成功刻画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典型形象,是因为鲁迅在本文中运用衬托手法,刻画女性群像,揭示悲剧根源。这个学习小组的结论,在我看到的研究《祝福》表现手法的文章中,还未有人提出。
3、归纳整理,分析理解
  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 [网络探究学习这种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Webquest(网络探究)课程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相对于收集信息而言,Webquest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的使用。我们在给予学生信息的同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内蒙访古》阅读教学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以了解内蒙古,开发内蒙古为方向的阅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有的同学依据解放前的内蒙古、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的内蒙古和未来的内蒙古这一时间线索进行整理,也有从类型线索--人物、事件、自然地貌、物产等角度进行归类。师生最后得出这样的看法:就社会事件的资料整理,至少可以依据以上两个线索进行归类。通过归类进而对《内蒙访古》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义学会了从图片、数据等具体资辑加以援证。有一个学生的幻灯片名为内蒙古,兵家的必争之地,他把历史上在内蒙古发生的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说明它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从而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提出和平年代,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的观点,进而提出开发内蒙古、繁荣内蒙古是搞好汉族和内蒙古之间关系的重要措施的观点。
  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
  同一事物不同视角的认识对较为整体地理解该事物,具有特定价值,但是不能取代整体认识本身;不同视角看法的有机整合才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某一方面,帮助我们较为全面把握该事物。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孔雀东南飞》阅读教学后,有的学生对文章主题有不同的理解。一个没有父亲的男同学提出焦母的表现是典型的念子情节,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念子情节的悲剧。一位思维较活跃的女同学提出焦母的表现是典型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这两种不同见解提出后,笔者放下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对这两种观点在聊天室里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种交互式的学习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所倡导的,除了在聊天室发表看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如电子邮件、论坛讨论或博客等多种方式来发表意见和互相交流,教师在其中也能起到及时反馈和及时指导的作用。] 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到笔者发现有人提出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该采用多角度这一观点时,笔者关闭聊天室,及时提出一个问题:对焦母的形象分析可以采用那些角度?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对一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应该从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深入认识使同学们对一千多年前的焦母的认识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笔者在实践和探索中发现,网络技术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它能够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示自己的个性。网络化的教育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好的舞台,我们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大胆创教育之新,才能够育创新之人。

2000年12月 中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2000网络与工具平台应用研讨会”论文

——本文于 2007-10-22 22:37:17 被 Q915 最后编辑。
关键词 修改tag

快速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