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
发表于: 2006/12/17 16:45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 TOP
童生
性别: 保密
积分:0
阅读权限:0
帖子: 0
加入时间: 2006/11/26
最后登录: 2008/10/23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
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
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他的理由:西方人眼里“龙”充满攻击性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
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
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
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考虑到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
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吴友富建议,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
。在顾及历史因素的同时,考虑当代的时代特色,考虑到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文化
特色与特征。此外,还要有所考虑到民族、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等因素。

  他的建议:挖掘类似《清明上河图》来表达

  吴友富指出,西方世界对东方佛教和儒家文化是心存偏见的。而其实中国的儒释道三
家,追求的是修身养性,倡导的是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因此,在重
塑和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时,应该非常重视和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形象和积
极元素,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塑出能够真正代表当今中国形象的标志物和载体。

  就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实现途径,吴友富表示,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类
似“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来形象化地表
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

  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
部门采用。

  对于专家的“弃龙”建议和“弃龙”理由,网友大多数表示不理解和不赞成。昨晨8
时,在新浪网上,有关本新闻留言已达405条,其中,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

  (据新闻晨报、法制晚报)

  □有话要说

  否定“龙”象征是种文化自卑□叶雷

  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
“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为何要更改中国龙这个国家形象标志呢?吴友富
教授给出的理由是:“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
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

  中国人是作为东方人而生存的,不是为了让西方人接纳我们而存在。在人的存在过程
中,常常用动物来表现人的性格,展现所属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性。以一种动物作为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象征,首先应该得到本民族的认可。老鹰是美国的象征,狮子是
埃塞俄比亚的象征,大象是印度的象征,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这些动物,人们未必
对它们都有很好的印象,以鹰为例,不仅东方人不太喜欢它,认为它是欺负弱小者的代表
,就连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也说“白头鹰……品质恶劣;就像那些依靠
抢劫过活的人一样,它穷困潦倒,肮脏不堪。”可是美国人并没有因此而否定“鹰”作为
其国家的象征。以某种动物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是文化历史积淀的成果,应该珍惜它。
准备否定“龙”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是一种文化自卑,是一种弱国心态。

  世界之大,文化差异本是必然现象,误解应该在双方的接触和交流中化解,而不应该
简单地投其所好。再说,英文和汉字的翻译不一定对应的十分准确,既然英文“Dragon”
意思和中国文化中的“龙”差异很大,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如何翻译中国“龙”,网上有人
建议根据音译把中国“龙”翻译成“loong”,这也不失是一条捷径。这样做,西方人处
于对新事物的兴趣,可能更容易澄清过去的误解。从经济的成本来说,更改中国“龙”的
英文翻译比重新确立和传播中国的国家象征要经济的多。

  因此,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既有资源的开发和
民族传统的提炼、解释方面。“龙”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完全没有去掉的必要。

  “龙”被西方人怎样误读?

  实际上,真正使外国人产生误解的是“Dragon”这个单词,而不是“龙”这个汉字。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上月出版的《社会科学》杂志2006年第十一期刊登了华东
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黄佶“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一文。主要内容为:在英语里,
“龙”被翻译成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 是恶魔的象征,是所有罪孽的化身,
还有“凶暴的人”等含义。西方媒介还把dragon 描绘成恐怖主义势力的象征。龙落选20
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和龙的英译名的贬义有关。很多学者提出应该重新英译“龙”
,例如loong。应该重视重新翻译“龙”的工作,这不仅与塑造正面的中国国际形象有关
,也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中青)

  辞职信都是现成的,叫我们抄一遍,然后回家休息一个月,再回来继续上班。

  说这话的是北京某客运公司的张大姐。《人民日报》报道,张大姐在这家公司干了9
年,前不久她“辞职了一个月”。辞职就辞职,怎么还设一个月的期限呢?原来,国家《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0年,如果用人企业和劳动者同意续签劳动合
同,那么劳动者有权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这家公司想继续留用张大姐,但又不想跟
她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就想出了“歪主意”:强迫大家写辞职信。一张辞职信,让9年的
工龄打了水漂,这家公司真是机关算尽啊。

  好想当个花花公子!

  说这话的是南昌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平。《江南都市报》报道,前几天,老师作文,
题目是我的理想。小平就在他的作文中写道,“看着电视剧里的花花公子,左边开着名车
,右边抱着美女,哦,我好想当个花花公子!”文中还对花花公子的生活进行了畅想,什
么可以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以不写作业、不考试等等。老师批评小平没有理
想,没有精神偶像。有这样的想法怨不得孩子,关键还是在大人!

  大家从银行、提款机前面过的时候要注意了。

  昨天的《竞报》报道,最近一条由“警惕自动提款机上的新骗术”的帖子在各大门户
网站和社区网站上被争相转载。发帖的是警方和银行,大致内容是说,如果一个正在提款
的老人要你帮忙取钱,您最好不要发扬尊老爱幼的风格,因为这个老人很有可能会在事后
讹诈你;如果在提款时出现“吞卡”的情况,一定要格外小心,因为也可能是有人故意在
搞鬼;还有取款时一定要注意周边有没有人偷窥你的密码,如果有人说你的钱掉到地上了
,千万要注意,骗子往往利用这样的手段分散你的注意力,乘机偷换你的银行卡!听到这
儿,大家心理应该有警惕性了。

  (据《央视·第一时间》)

  贪官死到临头为啥还说大话

  前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尚军发表忏悔录,认为落马的最根本原因是“放松了对世界观
的改造,放松了廉洁自律这根弦,放松了自我约束,法制观念淡薄!”

  前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毕玉玺的忏悔录:长期不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纪国法
淡薄。

  前黑龙江牡丹江市阳明区法院执行庭庭长王启善的忏悔录最搞笑:我虽为法官,却是
一个不懂法不守法的法盲。

  纵览贪官落马后,似乎有几个共性:一是大多要写忏悔录,二是版本雷同,都习惯性
说大话、说套话、说慌话,忏悔录犹如在台上时的工作报告,即使死到临头依然本色不改
。自古以来,即使一介村夫,也都知道杀人偿命的道理,更何况是厅长、局长、庭长和书
记。

  贪官总说自己是法盲,也许连他(她)自己都不相信。说是法盲,倒不如说是钱迷、权
迷、色迷,贪官因为钱、权、色蒙住了眼睛,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从这些忏悔录可以看
出,贪官习惯性说大话、说套话、说谎话,这也是他们走向毁灭的一个因素,死到临头还
在说大话、说套话、说谎话,怎么指望他们在台上时还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呢? (严格
)
12月4日《新闻晨报》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
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
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所谓龙崇拜,不是哪一个人的突发奇想,也不是哪一代的专家头脑发热才想起了这么
个怪家伙来当中华民族的图腾,而是延续千古的一种民族崇拜、民族图腾,历代的天子加
以发扬光大,即便是远古的部落首领们,不也是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吗?



  龙张牙舞爪,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这的确不假,但西方普遍崇拜
的蛇、鹰、熊、狮等等动物,不都是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吗?羊最温和,也最善良,但天
下人又有几个民族把羊作为自己的民族图腾?虫没有霸气,也不是庞然大物,又有几个民
族、国家是以虫为图腾、为国标的?

  拿破仑曾经把中华民族比喻为睡狮,即便专家们要借用拿破仑的比喻把中华民族的图
腾改为一头低头耷脑的睡狮,但好事的外国人不还是要诬蔑中国人具有隐性的攻击性吗?
即便是专家们根据外国人的喜好把中华民族的图腾改为一只善良的羊,那好事的外国人不
还是要诬蔑中国人喜欢头上长角的羊,居心叵测吗?即便是拿虫来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西方世界可就又得了更好的口实,说中国人历来窝窝囊囊,企图象虫一样蚕食西方世界,
那中华民族岂不就没了活路,只能用一面什么都没有的白旗作为新的图腾,如此对于西方
世界恭恭敬敬,万事大吉,那中华民族岂不就要万世仰西方人之鼻息,甘当亡国奴、新的
经济奴才?

  吴友富也说:西方世界对东方佛教和儒家文化是心存偏见的。而其实中国的儒释道三
家,追求的是修身养性,倡导的是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充分体现出了人性。西方世界对
中华民族存在的傲慢与偏见多了,别说是儒释道三家他们瞧不起,中国的新生事物又有几
样不被西方人诟病?即便是过去了快一百年,某些西方人仍然认为中国人还裹着小脚,扎
着大辫子,嘬着鸦片烟呢,即便你把中国龙改成中国虫或者中国羊,又能获得多少西方人
奖赏的目光?西方电影里最乐于见到中国人扎大辫子,挂红灯笼,看中国人缠小脚,喜欢
中国人仍然跳忠字舞,这不是殖民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又是什么?你几个专家从改变
龙图腾入手,就真的能迎合得了西方人的胃口?

  吴友富表示,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类似“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这样
的中国历史上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诸位看官,副会长兼教授的吴先生自己又狠狠地抽了
自己一个大嘴巴子,不是要消灭龙图腾吗?怎么又反过来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龙凤呈
祥”呢?再说《清明上河图》,的确很好玩,也很和谐,但那是北宋时期暂时的和谐,是
在外族陈兵边界,每年上贡以求偏安之后的暂时的和谐,要说是祥和,那也是屈辱的祥和
,与大唐盛世比起来,又差得远了,专家难道不知道《清明上河图》背后隐藏着严重的民
族危机?

  改龙为虫或者改龙为羊,不知道到底是西方世界的傲慢与偏见还是吴友富教授的傲慢
与偏见。

 龙有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的标志,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今晨8时,
在新浪网上,有关本新闻留言已达405条,其中,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

    一位在德国生活多年的网友表示:“我并没有感觉到德国人对于龙这个概念的误解。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象征,比如德国和俄罗斯的熊,美国的白头雕等等。我想,
德国、俄罗斯并不会因为我们对熊的印象而改变他们的标志。”

    还有网友认为,中国的“龙”不应译成“Dragon”,问题不是中国龙本身,而是应给
中国龙找一个更合适的英文名字。

    在反对声中,也有少数网友持支持态度:“我不喜欢把不存在的动物作为图腾,那代
表着虚幻和没有未来。”

    全球化应保护文化多样性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关世杰认为,中西方关于龙的不同认识主要是由翻译引起
的。众所周知,dragon在西方语境里,比如在《圣经》里是一种脖子很长、有两翼,很凶猛
很可怕的动物,是人们设法要诛除的对象,而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龙是一种身体瘦长、吉
祥威严的动物。最先翻译dragon的人,可能并不理解dragon在英语文化中的涵义,把它翻成
了中国的“龙”,习惯成自然,造成了今天的这种情况。

    国家语委和一些专家曾经建议,把“龙”翻译成“long”,而把“dragon”翻译成中国
古语里的某种和西方语言中dragon比较类似的动物。庞进觉得,将Dragon直译为“劫更”
或“劫根”,将龙英译为“Loong”(拼音long英文发“朗”音,所以要多加一个“o”,且将
第一个字母大写)以示区别。这个前人翻译上的讹误,我们后人应该加以解决。

    关世杰建议,可以由国家有关方面出面,召集权威专家研究制定龙和“dragon”的翻译
标准,供翻译和使用时参照执行。他说:“我们不能因为西方文化怎么样,我们便怎么样。


    其实,庞进与他持有相同的观点:“在文化问题上,既不可以用东方的讲究来要求西方
,也不可以用西方的说法来框范东方。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样的,我坚信,全球化绝不是
一种文明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种文明的交相融合。”

    中国龙形象需要正确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从传播者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更多地从接受者
的角度考虑交往的效率及实际效果等问题。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单方面的意志不能有过
度的张扬,否则就很难有共享、共赢。从传播的角度看,也需要我们下一些功夫。我们要改
变中国龙在外国人心里凶恶的形象,也可以通过广告、电影、文学故事等方式。譬如美国
大片《怪物史莱克》中的大怪物,可以成为家喻户晓、备受喜爱的形象,而中国龙是否也可
以通过影片等方式改变其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吴友富说,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
我们的文化内涵,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
,来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始终不渝地坚守和孜孜不倦地追求爱好和平、谋求和谐
、颂扬美好、向往幸福的理想境界。

    喻国明指出,对“龙”这一形象,外国人与中国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认识,不仅在于文
化结构、认知结构、历史积淀等的不同,也在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我们设想如果中文
影响力如同英语对全世界的影响力之大,那么中国龙可能会更容易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关键词 修改tag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为秋水玉为神.

快速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