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ha

[转帖]两场战争透视错综复杂的中俄关系

红色十月节 发布于 2004/12/21 14:22 浏览: 648 回复: 0 所在分类:我的文章
战争,是人类最悲惨的现实活动,也是政治的最后手段。危险临头时,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素质;战争到来之际,能看出两个国家的真实关系。在这里,我们选取两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激烈、把中国和俄罗斯(苏联)都深深地卷入其中的战争,通过对中苏两国分别扮演角色的分析,来认清中国和俄罗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互相利用的现实关系。 这两场战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历史事件。随着1937年日本偷袭卢沟桥而正式开场,1942年美国参战而达到高潮,1945年日本投降而宣告结束。六十多个国家参与其中,双方作战兵力高达一亿多,人类死亡数千万,直接和间接的物质损失更是无法计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 二战也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和苏联是援助中国抗战的恩人,而苏联尤甚。在1942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苏联是唯一一个拿出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国家。它给了中国最需要的东西——武器。早在1937年8月,苏联就同中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卖给了中国二十四个师的武器装备,允许中国以后用农产品和工矿产品偿还。而且还在商量好价格之前,就把武器运到了中国抗战的第一线。1938、1939两年,孙中山的儿子、当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的孙科多次赴苏联面见斯大林,先后争取到了两亿五千万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军火,这是对中国抗战的最有力支持。苏联对中国的军火、贷款支援一直持续到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三个多月后,由于苏联已无力他顾才停止下来。在这段时间内,苏联共卖给中国一万六千门大炮、一万八千挺机枪,还有大量弹药和其他武器装备,其中仅战斗机就有一千二百多架。由于中国军队尚未学会驾驶这些崭新的苏制飞机,苏联干脆直接派来了七百多名飞行员直接参战,他们成功地完成了重庆、武汉等后方大城市的防空任务,还对日军的机场、运输线进行了猛烈的袭击;有二百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把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抗战事业。至今在武汉还有为苏军飞行员建造的纪念碑。苏联还向中国派来大批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训练部队、保障后勤、指导作战和训练官兵,对中国抗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联军和国民党政府的一些部队被日军打散后进入苏联境内寻求庇护,都受到了很好的接待。 为什么苏联会这样慷慨地帮助中国呢?因为苏联懂得中国同自己唇亡齿寒的重要关系。最大也最危险的敌人德国磨刀霍霍,还同二号敌人日本眉来眼去,随时有可能对自己两面夹击。那样的话,苏联就要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态势;岂止是不利,简直就是生死攸关。中国抗战是牵制日本的最大力量,所以苏联绝不能让日本灭亡中国。苏联的最高领袖——斯大林是一位最优秀的现实主义者。 但是,也正因为斯大林是最优秀的现实主义者,他更懂得自己身上的重大责任。中国、日本、蒙古、"满洲国"、德国、美国、英国,都同苏联有着复杂的关系,每走一步都会触动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利益。因此他做出每一个决定都要考虑再三,每下一步棋都要预先留下后路,他所做的一切都要服务于苏联的实际利益。他决定援助中国,并不是因为出于对中国人民正义抗战的同情,而是为苏联自己的国家安全着想。前面已经说过,苏联最怕日本同德国联手对它来一个前后夹击,因此它不能有一点儿掉以轻心。在远东地区有着许多华人华侨,苏联担心一旦这些人在苏中边境抗起日来,日本人必定认为苏联是存心同自己对着干。于是,它对远东的华人采取了"禁锢"政策,监视他们、警告他们,不准他们有抗日的举动,还把不少人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去。结果,人数极多,又离祖国最近的远东华侨未能在抗日战争的光辉史册上写上属于他们的一笔。苏联维持远东边境的稳定可谓忍辱负重:尽管日本在边境一再挑衅,苏联也没有针锋相对,而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姿态;日本甚至还计划趁斯大林去温泉疗养之际暗杀他,他也没有勃然大怒,而是隐忍不发,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报复。正因为远东地区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才使苏联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危险。斯大林不愧是最优秀的实用主义者。 此外,日本在二战期间没有对苏联大规模作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苏联军队的战斗力。 日本并非没有动过同苏联开战的念头,早在1938年7月就在中苏边境一个叫张鼓峰的地方向苏联红军进行军事挑衅,出动了七千多人和三十七门火炮,自以为胜券在握。不料苏联正想试验自己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出动了两万多人,一百余门大炮和二百多辆坦克的强大军力,仅五天时间日本人就被打得头破血流。但苏联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按照自卫原则停止了攻击。这次教训使狂妄的日本人挨了当头一棒,开始认识到:这个敌人不再是日俄战争中那个衰弱落后的俄罗斯了。 1939年初,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达到高潮,广州、武汉先后被占领。日本人眼见战争进入至关重要的相持阶段,生怕形势有变,决定再采取一次军事冒险行动以恫吓正在支援中国的苏联。这次他们选择的战场在蒙古境内的诺门坎。日本人这次要报张鼓峰惨败之仇,预备了整整一个军的兵力,又出动了大量坦克、大炮和飞机,甚至把德国和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军事观察员、新闻记者都请来准备"观战",气焰十分嚣张。这一地区的苏军和蒙古军队只有日军的三分之一多,然而,他们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官兵,还有一位天才的指挥官,他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又译做崔可夫)。正是在这次战斗使得他脱颖而出,从此得到了斯大林的重用。日本人先动了手,攻占了一座山头,但苏联红军仅三天时间就以劣势兵力击溃了日军的先遣队。日本人一看不好,把预备兵力和"满洲国"的伪军都摆了出来,总兵力达到了七万五千人;苏联也对这次战役给予了高度重视,派出了增援部队,合编为一个五万七千人的集团军,朱可夫任总司令,拥有八百多辆坦克、装甲车和五百多门大炮,还有蒙古骑兵予以协助。苏军制订了详尽的作战计划,先发制人,铺天盖地的炮弹把日军的观察所、指挥部、炮兵阵地转眼之间全部淹没,然后精锐的坦克部队上阵,把主要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日本兵统统碾成了肉泥。苏军的坦克、火炮和飞机全都占有质量优势;苏军的坦克主炮射程远远超过日军的,而且装甲强度和行进速度均比日军坦克强出一截,"就好象野牛与小山羊对打一样",日军只有当靶子的份。苏联空军首次运用了火箭弹作为空战武器,日本飞行员又结结实实当了一回实验品。在装备如此精良的敌人面前,日军只能龟缩在战壕里,再不敢主动进攻。而苏军却没有闲着,日夜兼程把数万吨油料、弹药、粮秣从后方运来,忙得不亦乐乎,还不停地往战略要地调运部队。由于苏军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化伪装手段,日本人丝毫没有察觉。最后,苏军的大炮和轰炸机一起进行了全面火力轰击,完全压制了日军的反扑,摩托化步兵和坦克部队一起把日军团团包围起来,分割全歼。这次局部战争使日本第六军团全军覆没,损失达五万多人和六百多架飞机,极大地震撼了日本军部和整个统治机构,成为整个二战期间日本未对苏联大规模动武的重要原因。 日本人只会死板地执行合同,最缺乏高明长远的战略眼光。在诺门坎作战期间,1939年8月23日,德国未通知日本,就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苏联确定了"中立、友好"的国家关系。日本人没看出这不过是希特勒的缓兵之计,以为自己被欺骗了,"愤然"向德国提出抗议,两国关系骤然降温,合作更是无从谈起了。如果日本人的战略眼光再高明一点,不计较名义上的得失,日后在德军长驱直入苏联腹地的紧要关头直接派兵从苏联东南角的下腹部切入,直扑苏联的战略大后方的话,莫斯科、苏联乃至整个世界的命运就难说了。 当然,历史是不能假定的。诺门坎事件以后,苏联对中国的军火、贷款援助更没有了什么顾虑,日本人心有余悸,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苏日两国于1941年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又把远东军区的部队逐渐抽去对抗德国,日本人逐渐放心了,暗中把"皇军之花"——驻守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抽调到战事正酣的太平洋战场上去同美国人对抗了。而美国一直蒙在鼓里,还以为驻守在冰天雪地里的仍是那支装备精良的虎狼之师呢。罗斯福担心日本困兽犹斗,会使美国人流太多的血;反正美国在中国东北和外蒙也没有什么利益,干脆让苏联去打,东北和外蒙就算是给它的酬劳吧。直到二战结束前夕在太平洋战场上,一名美国海军军官才从战俘身上搜到的番号推理出这才是真正的关东军,已被美国打得头破血流,留在中国的不过是幌子。可是为时已晚,美国只能后悔给了苏联太多的好处。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相当于两万吨TNT烈性炸药的原子弹。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可怕武器使得那些叫嚷要抵抗到底的日本法西斯军官们一时方寸大乱,再提不出理由反对投降了。这时候如果苏联再不出兵,就再没有借口再出兵中国东北,分一杯羹了。事实证明果真如此,仅仅三天之后的8月9日,日本就随着美国投在长崎的第二颗原子弹宣布接受《波茨坦条约》,无条件投降。也就在这一天,苏联对日宣战。 苏联准备了一百五十万重兵,准备围歼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残余力量——关东军。事实证明,这完全是杀鸡用牛刀。日军已经不堪一击。史实告诉我们:当时留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不但精锐尽出,只剩老弱病残留守,而且连武器都没有!"幸亏要塞炮太重,不然也会被运到太平洋战场上去的。"不但缺少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军官,连士兵的数目都不足。这种情况,日本军部当然心知肚明。他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动员复员军人和日本移民参军,把本来无资格当兵的朝鲜人也拉进军队;把中国人组成的"皇协军"打发去搞后勤,把他们手中的武器调给日本人使用;就这样还有很多人两手空空,怎么办?最后不得不下令削竹枪装备部队。这样一支军队还有多少战斗力,不言而喻。开战第三天,关东军司令部就被打出长春,远远撵到了深山里。虽然日本已经是苟延残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加快战争进程、促使日本投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曾有一个防御计划,就是一旦本土失守,就转移到朝鲜和中国东北继续顽抗;苏联参战彻底粉碎了日本继续顽抗的妄想。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传出,中国举国欢呼自不言说,不少报纸都在第一版刊登了这一消息。日本天皇也承认"苏联的出兵,使我们陷于绝境,已无可能继续作战。"在不到三周的时间里,苏军以伤亡三万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八万多人,俘虏、受降五十多万。这五十多万俘虏全被苏联押到西伯利亚大森林"强迫劳改",不少人死在那里。这是后话。 苏联占领东北后,把俘虏的日本殖民政府官员都集中起来,逼他们交出了日本在东北所建工矿企业的详细资料。当时,东北是日本苦心经营的"战略后方",是全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全国重工业的80%都在这一地区。苏联先是向国民党政府表示说苏军"绝不会滞留在中国,三个星期至三个月内必定全部撤退",但又提出条件:中国不能直接派人来把东北接收过去,得答应苏联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苏联维持沙皇时代在中国的特权不变,旅顺、大连要仍然作为苏军基地,日本留下的工厂、矿山都要做为苏军的"战利品"......国民党政府当然不能同意。苏联立刻先下手为强,把设备拆下来成车地运回苏联本国去,就像他们在德国干的一样。炼钢炉、炼焦炉、卷扬机、起重机......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东北地区发达的工矿企业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生产完全陷于瘫痪。苏联从东北拆去的有不少都是日本在战前从德国、美国进口的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的技术设备,价值不菲;苏联的官方媒体《真理报》只承认有9700万美元,但据后世历史学者的分析,至少在20亿美元以上。苏联还把中国共产党、外蒙古、旅顺、大连等当作筹码,同国民党政府讨价还价,攫取了大量好处才最后撤走。中国人还没来得及感谢苏联对自己的拔刀相助,却又莫名其妙地被它捅了一刀;苏联的所作所为给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阴影。一位历史学家形象地说:"它(苏联)是一场拳击比赛的裁判,表面上冷眼看着两个拳击手的玩命搏杀,却一直偏袒其中一方。最后另一方彻底不行了,这个裁判却不帮那胜利的一方举起象征胜利的右手,而是自己上阵收拾残局,成为真正的赢家。"
红色十月节 2004/12/21 14:22

留下脚印

踩一脚
copyright © 红色十月节 的空间 2010-2012
Processed in 0 seconds, 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