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ha

[原创]就说说吃吧!

红色十月节 发布于 2005/11/22 21:43 浏览: 734 回复: 0 所在分类:我的文章

我不否认我贪吃,所以来了济南,免不得要探究一下传说中的鲁菜。可惜现在连山东人自己也承认,如今的鲁菜已经没落,感觉很可惜。当初曾经满口答应要好好款待小王老师一顿正宗的鲁菜,现在也实现不了了。

以前鲁菜中第一名菜叫九转大肠。爷爷和爸爸曾经吃过,赞不绝口。以前原料的选择相当苛刻,只能用猪大肠中靠近小肠的一小段。洗净切成丝,小片也可以,然后加重油,当然免不了加大葱和蒜,来回翻炒。据说正宗的九转大肠须过油九遍才能上桌,九转大肠因此得名。事实是否如此真假难辩,油重那是事实。做出来的菜通红透亮,吃的时候一要趁热,二要防烫,时机掌握很不容易。吃起来尚且如此复杂,做的手法就更是精妙非常,对刀工火候要求很严,特别是加油的多少和起锅的时间,很少有人能掌握。正以为如此复杂,以前全济南就两家大饭店有这菜,而且相当贵,相当于我爷爷那时一个星期的工资。而现在遍地都是,可惜味道却大不如前了,据说真正的手法怕都失传了。而且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很少还有愿意吃猪肠的,一道名菜也没落了。

说一个地方的饮食肯定要说到肉的做法。咱无锡酱排骨天下闻名,济南的把子肉也不差,可惜也是以前的。把子肉选料同样不简单,必须精选肋条肉,切成1厘米厚,5厘米宽10厘米长样子的薄片,全片80%是肥肉。先做个三分熟,按咱们的说法叫蒸,山东人叫溜。然后用一种特殊的草绑好,浸在一种特制的酱里,时间一长那酱就给吸进肉里,再连油带酱一起炒,结果就是油全到了酱里,而肉里则入了味。做好了肉和汤都吃,汤是浇在大米饭里,因为油多,米饭会很香很肥,而肉则是肥而不腻。顺便说句,以前山东人吃把子肉就属于生活比较不错的了,所以都是吃大米饭,因此山东的饭店一般都有“好米干饭把子肉”的招牌。现在的把子肉做起来早就不那么讲究了,选料就是一般的肥肉,做起来就跟红烧肉差不多,就是没糖。吃的人也少了,一是觉得肥肉腻,再就是觉得不好吃了。

有同学问我山东有什么小吃,我回答她是烤地瓜。这不是夸张,现在济南人自己也不知道除了烤地瓜还有什么小吃。山东土地肥沃干燥,很适合种地瓜,爷爷说当年三年困难期间,这地瓜救了很多人的命,一般是做成地瓜干,或者就着水吃,或者干脆加水煮成汤。因为这样地瓜会发胀,吃着比较饱。甚至连地瓜藤都有人吃,因为里面的淀粉含量比较高。现在我学校周围到处都是烤地瓜的,买的人也很多,我吃的不多,主要是甜份太高。我觉得济南的鲜枣很好吃。以前在无锡的吃的都是干枣,比较甜但没水分,,一般都是煮红豆汤时吃。山东这里到处产枣,所以鲜枣多的泛滥了,当水果吃也当零食吃,也许不如干枣甜,但是水水脆脆,带着清香。记得第一次看见鲜枣时我研究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半天没敢动。后来被告知是枣,却始终不能把眼前这个脆嫩饱满绿皮的家伙和印象中的大红枣联系起来,还闹了笑话。自那以后我吃的不少,但是这玩意吃多了容易闹肚子,我也只好点到为止了。

再说一下包子吧,山东以面食为主,济南最有名的包子店有两家,前者是狗不理,就是来自天津的,属于外来品。本地的叫草包包子,他的发明人陈先生(还是我本家)为人忠厚老实,邻居开玩笑叫他草包,于是草包包子由此得名。当然了,现在的也都不如以前好吃了。两者其实差不多,山东人叫灌汤包,也就像咱的小笼包子,里面有些鲜汤,只是没糖,做的似乎也不及小笼包子好看。咱的小笼包子皮薄陷多,而且皮和肉不连在一起。草包包子其实就是传统山东大包子的微缩版,皮厚,陷也不算少,但汤不如小笼包子多。其实灌汤包的精华就是在汤,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大概山东人口味不同吧。

就先说这些吧,有了新发现我再补来。感觉都有些饿了,特地决定一会儿吃包方便面!

——本文于 2005-11-23 10:15:02 被 红色十月节 最后编辑。
——本文于 2005-11-24 21:12:04 被 红色十月节 最后编辑。
红色十月节 2005/11/22 21:43

留下脚印

踩一脚
copyright © 红色十月节 的空间 2010-2012
Processed in 0 seconds, 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