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老师
发表于: 2008/1/10 19:50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1# TOP
管理员
性别: 保密
积分:578
阅读权限:224
帖子: 98
加入时间: 2003/11/12
最后登录: 2024/1/4

来源: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C%9D%E9%B2%9C%E6%88%98%E4%BA%89&variant=zh-cn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朝鲜”)与大韩民国(以下简称“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而分别支持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突袭韩国,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应韩国的控诉,决定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联合国军司令由美国指派。同一天的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很快攻克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继续向南进攻,将联合国军压缩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联合国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并很快扭转了战争的态势,不久后攻克汉城,并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半岛北部,于10月19日攻克朝鲜首都平壤。

美军从仁川登陆后,9月25日中国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过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10月底联合国军推进到鸭绿江畔。在台湾问题被搁置数月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的请求,在苏联允诺帮助的情况下,于10月19日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战,分别在第二次战役和第三次战役中攻克平壤和汉城,并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三八线以南。之后联合国军顶住了志愿军的攻击,并发动夏季和秋季攻势,攻克汉城,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在此之后,尽管双方不断交战,但阵地基本没有大的变动,一直维持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7月10日朝鲜中国方面和韩国美国方面派代表开始停战谈判,主要分歧在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和遣返战俘问题上,在经历了几次谈判中断后交战双方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军事冲突停止,朝鲜战争结束。但至今朝鲜和韩国仍没有签订和平条约,两国(或者说两个政府)以三八线(更准确说是1953年7月2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为界处于分裂状态。而至今中国海峡两岸仍维持对峙局面。(参见台湾问题)

支援韩国方面的联合国军除美国外还有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等共15个国家,支援朝鲜方面的主要是中国,苏联空军和高炮部队也参加了朝鲜战争,并提供给中国军备。

“朝鲜战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韩国称其为“韩国战争”(한국전쟁,韓國戰爭)或“六二五事变”(육이오 사변,六二五事變)。朝鲜称其为“祖国解放战争”(조국해방전쟁,祖國解放戰爭)。中国大陆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的朝鲜战争部分称为“抗美援朝战争”,香港和台湾等称其为“韩战”,美国称其为“朝鲜冲突”(Korean Conflict)。由于朝鲜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之间发生而不被重视,在西方常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

目录 [隐藏]
1 历史背景
1.1 战前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组建
1.2 战前事件
2 经过
2.1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
2.1.1 战争爆发
2.1.2 联合国的参与
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
2.2 联合国军的攻击(1950年9月15日-10月25日)
2.2.1 仁川登陆
2.2.2 美军越过三八线
2.3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1950年10月25日-1951年5月23日)
2.3.1 第一次战役
2.3.2 第二次战役
2.3.3 第三次战役
2.3.4 第四次战役
2.3.5 第五次战役
2.4 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1951年6月23日-1953年7月27日)
2.4.1 第一次停战谈判
2.4.2 停战谈判的恢复和军事分界线协议的达成
2.4.3 上甘岭战役
2.5 米格走廊:苏联的秘密介入
3 战后
3.1 伤亡统计
3.2 战俘
3.2.1 中国
3.2.2 朝鲜
3.2.3 美国
3.2.4 韩国和其他国家
3.3 破坏
3.4 对各国的影响
3.4.1 韩国
3.4.2 朝鲜
3.4.3 美国
3.4.4 中华人民共和国
3.4.5 苏联
3.4.6 日本
3.4.7 中华民国
4 大事记
5 影视作品
5.1 中国大陆
5.2 韩国
5.3 朝鲜
5.4 美国
6 参见
6.1 注释
6.2 参考文献
6.3 相关条目
7 外部链接
 


历史背景
 
李承晩(左)参见:朝鲜半岛及朝鲜半岛历史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长白山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朝鲜半岛一直都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居住地,并建立过多个国家。此外,周边民族亦不断迁入朝鲜半岛,并渐渐溶入朝鲜民族中。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是清朝的册封国,定期向清朝朝贡。19世纪,日本国力变强,势力进入朝鲜,并最终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将清朝势力赶出朝鲜半岛。1904年,日本又与俄国因为韩国(1896年大韩帝国成立,朝鲜改称韩国)爆发日俄战争,并战胜俄国,从而彻底控制韩国。后来日本在韩国设置了朝鲜总督府,将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朝鲜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2][3]。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三八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8月24日,苏军占领北部后在三八线停止了进军[3],9月8日美军占领了南部。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60%。朝鲜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南部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4]美国一开始在南部地区任用日本殖民时期的行政人员,激起了朝鲜人的不满,之后美国驻军开始使用不了解当地情况的美国人替代日本人,受到朝鲜人民的反对。[2]北部地区则以金日成为首成立了朝鲜劳动党(由朝鲜共产党和新民党合并而成),并在1946年2月8日成立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管理朝鲜半岛北部事务。[4]

1947年11月14日,美国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在苏联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问题抵制联合国的情况下,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决定由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监督,在美苏管辖区同时举行选举,然后美苏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由当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此后苏联拒不承认这一决议,并拒绝委员会进入其管辖的朝鲜半岛北部地区。[4]1948年5月,美军以联合国的名义坐镇朝鲜南部,开始进行选举,而南方的左翼组织抵制这次选举。8月15日,亲西方的李承晚(이승만)当选总统,接替了自1945年以来在朝鲜南部执政的左派政府。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联合国随即接纳他为联合国成员国。9月9日,北方选举了金日成为国家主席,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立即予以承认。

由此,朝鲜半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但根据历次大韩民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南北朝鲜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战前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组建


当时的韩国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军官多为二战时期日本或满洲国军事学校出身,如后任总统的朴正熙,历任师长、军长、参谋总长的白善桦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1月所发表的讲话中,将朝鲜半岛排除在美国的防御范围之外。美国远东军队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接受访问时,也将朝鲜半岛和台湾划在美国在东亚的防御范围之外。而副国务卿迪安·鲁斯克(Dean Rusk)在6月20日接受国会质询时也表示战争不太可能爆发。

朝鲜1948年2月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和边防警察,而苏联还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从1946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每个师还配约有十五名苏军顾问,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国东北与中国关内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朝鲜族和朝鲜籍官兵,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韩国所无法匹敌的。与一般的看法不同,虽然北方在人力方面的得到的援助较南方为多,但扩军时仍然需要大量动员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参军的人员入伍。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5]


战前事件


1950年5月,大韩民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大选。李承晚总统的政党只保住了210个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北韩领导人向南北朝鲜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全朝鲜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17日在海州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北韩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大韩民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大韩民国政府逮捕。


经过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
 
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进攻
战争爆发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5]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方面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6]。苏联解体后,随着前苏联档案的公开,目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国家主席兼朝鲜人民军司令官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当时韩国国防军三分之二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并未事先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具体的开战日期,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一样,直到战争开始才得悉的。


联合国的参与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入侵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北朝鲜军队的入侵。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得到通过。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大韩民国国防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北朝鲜的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


在7月初,得知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周恩来明确向斯大林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在东北集结9个师,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会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北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作战。7月7日东北边防军正式组建,并确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名称。[5]


联合国军的攻击(1950年9月15日-10月25日)
 
联合国军在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进攻
仁川登陆
主条目:仁川登陆
在战争初期,北朝鲜军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汉城(首尔)、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联合国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附近的洛东江一带。此时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下达了死守釜山环形防御圈的命令,不得再后退。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其他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他人实施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成功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督战,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北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一日之后重夺汉城。


美军越过三八线
 
北纬38°线,这是一条政治上的划线,而非地理划线因战事进展极其顺利,将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以北的计划产生大幅改变。麦克阿瑟将军要求乘胜追击,将共产主义势力逐出整个朝鲜半岛。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总统杜鲁门都同意了麦克阿瑟的建议,但是总统要求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和苏联都不会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朝鲜,这仅是一场“有限度的战争”,美国单方绝不愿再掀起世界大战。麦克阿瑟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国大陆在百业待举之际,绝不可能介入朝鲜战事。次日,美军部队进逼三八线;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终于进入朝鲜作战。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将第四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中的朝鲜族和朝鲜人为主的部队以师为单位按金日成的要求转交给北韩,构成朝鲜人民军步兵主力。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亲自到北京见毛泽东,取得毛泽东的赞同发动统一战争,唯确切日期可能没有告知。战争爆发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7月13日即成立东北边防军,抽调4个军及炮兵部队,积极备战。8月5日,毛泽东电告东北边防军领导,要求在8月底完成作战准备,在9月上旬能够出动至朝鲜参战。此时,北韩军还在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一带作战,联军仅守住釜山防卫圈一小块地区。

仁川登陆后,朝鲜局势逆转,北京政府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出兵。9月30日,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措辞强硬讲话;10月3日凌晨,美国部队大规模进入北朝鲜前,周恩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要他转告美国政府:“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北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即希望美军不要过三八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做出强硬声明,但是高层领导人内部意见却不一致,大部分倾向于不参战,因为中国历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卷入这场战争对国家发展不利。前苏联解密档案表明,斯大林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脑指示中国派兵介入,但是直到10月初,北京政府仍未对参战与否做出最后决定。周恩来赴莫斯科跟苏方讨论参战问题。10月4日,中国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奉命抵北京商讨朝鲜问题;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最终决定介入朝鲜战争。北京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直接原因是据说美国飞机轰炸了丹东的文物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来源请求]北韩如被占领,将会更直接威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北京政府十分顾虑麦克阿瑟是否有可能在取得朝鲜半岛后继续向北进军,威胁到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而且,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长达1000多公里边界线的国家被资本主义阵营解放,也是很大的威胁。而如果北韩亡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势必要让金日成在东北设立流亡政府,但这对中共十分不利,因为将为美军进军东北提供强有力的借口。同时,由于美国发表“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军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止了入侵台湾的渡海战役,让北京当局直接感受到美国的威胁 。基于这些理由,北京当局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和美军作战。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县)渡鸭绿江入朝作战。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军大举进攻前,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面。麦克阿瑟保证不会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时还认为战事将在感恩节前结束,称要让美国士兵回家过这个传统节日。

10月11日,大韩民国国防军占领元山;10月19日,美军进佔平壤,北朝鲜政府迁往江界市。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偷偷跨过鸭绿江,不过当时美军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大韩民国国防军陆军第六师的部队已进抵鸭绿江畔楚山郡,同时,中国宣称美国空军飞机多次轰炸丹东市附近的机场与交通线。

中国人民军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突然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战,用了一个多小时便替北朝鲜夺回了温井,号称「歼灭所有侵略军」。此次战役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北京政府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为援助危难的友好邻邦和保家卫国而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1950年10月25日-1951年5月23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的进攻中共高层在10月初对是否要派兵入朝参战长久不能决定,派兵计划一直没有执行。10月8日,周恩来和俄语翻译师哲自北京前往莫斯科;10月11日,在黑海的阿布哈兹区的阿德列尔休养所同林彪与斯大林讨论朝鲜问题。双方就该问题达成协议,两国同意不出兵,准备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不过经毛泽东与其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高层讨论决定最终还是出兵参战,但要求苏联方面最迟在两个半月内提供空军掩护,还要负责各主要城市的领空安全。斯大林最后也在17日同意了请求。

决策形成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并初步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黄炎培认为支援军,就是派出去的,容易让国际认为中国对美国宣战。因此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表示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虽然名称为志愿军,但实际是现役部队整建制地参战。总司令彭德怀更打趣说:“什么志愿军,我就不是志愿的!”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战争初期,这一名称让联合国军误以为这不过是一只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后来联合国军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只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后,也愿意承认“志愿军”这一名称,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避免将战争升级。

 
1950年第一批志愿军趁冰封时刻渡过鸭绿江
一名中国士兵在105高地(Hill 105)被美军海军陆战队杀死,摄于1951年。
第一次战役
主条目: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怀为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中朝边界鸭绿江,10月25日发动突袭。

联军并未料到中共会在联军越过三八线入侵北朝鲜的情况下发动进攻,而且此前联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共军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情报。联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中国方面宣称歼灭了3万5千名联合国军士兵。


第二次战役
主条目: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全部被歼的危险”,因此建议应该大规模轰炸东北地区,但是美国杜鲁门政府显然意识到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就立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作战将有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认为应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动参战,令杜鲁门政府再度改变政策,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可以“日后再谈判”,显然抛弃了之前要一鼓作气统一朝鲜的策略。

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中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示形于敌,诱敌军进入战役发起线后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在西线战场使用志愿军第38军、42军从左翼突击美军第8集团军纵深。美韩军被迫全线突围南撤至三八线,12月5日弃守平壤。此时彭德怀向毛泽东要求停下来:“目前部队粮、弹、鞋、油、盐均不能按时接济,主要原因是无飞机掩护,随修随炸。”12月13日,毛复电:“我军必须越过三十八度线。”


第三次战役
主条目: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50英里处,汉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侵占。

杜鲁门政府与联军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的意见产生很多冲突。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麦克阿瑟不顾政治目标,而仅仅追求军事上的利益,这种行为其实会使任何一场冲突升级为世界大战,而这在核武时代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麦克阿瑟提出过多次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攻击,如大规模轰炸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中华民国军队参战等,都一一被杜鲁门驳回。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李奇微将军接任。这项命令是麦克阿瑟在无线电广播中与全世界民众一起知悉的,麦克阿瑟认为这是杜鲁门对他的羞辱。

此时的美国已经发现自己陷入朝鲜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自己被迫在一个陌生的战场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因此美国在1951年1月13日提出停战建议,但在顺利的战争形势面前毛泽东认为中共有能力将美国军队逐出朝鲜半岛,他在给彭德怀的指示中称现在停火「将给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趁热打铁,统一朝鲜。事实上,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结束时,由于缺乏军需用品,已经形成强弩之末。


第四次战役
主条目: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
很快地,毛泽东就不得不对其决定付出代价。1月的第四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败退,第四次战役的发动过于仓促,使志愿军遭到入朝作战以来的第一次挫折。志愿军不得不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第四次战役以失败告终。此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已掌握志愿军的“礼拜攻势”与“月光攻势”,由于中共陆军后勤的落后,志愿军出租车兵只能揹负五天的粮食,到了第七天粮尽弹绝,不得不停止进攻,联军则趁这时发动“屠夫作战”与“撕裂作战”,志愿军在联合国军的立体作战的炮火下挨打,损失异常惨重,士兵经常是整营的死亡[8]。

更由于缺空现代化空军编制,使得中共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所谓前线与后勤的区别,整个战线几乎曝露于美军的狂轰滥炸,空袭猛烈之下,连最基本的炒面都吃不到,只能利用夜战突击、并利用夜间以大量民工抢修道路与桥樑,随炸随修,随修又随炸。战场上缺乏新鲜果蔬,志愿军普遍患有夜盲症,更不利于作战。严苛的环境逼得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搭机返北京,排闼直入,掀毛泽东的被褥,直言前线之困难。[来源请求]毛泽东思考后向彭德怀提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1951年3月14日,中共军队放弃汉城。


第五次战役
主条目: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4月,朝鲜战场优势倒向联合国军,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至29日“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逼进铁原、涟川,志愿军63军开始逐山逐水的死守,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进三八线,志愿军全线被迫后撤退约40公里勉强阻止住联军的进攻,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被称为“范弗里特的弹药量”,中共军队损失惨重,其中第三兵团六十军一八零师尤甚,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一八零师人员损失大部分为被俘,被俘人数约为5000馀人。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


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1951年6月23日-1953年7月27日)
 
联合国军在1950年1月9日至1951年底的进攻和双方僵持阶段形势,黑线为最终双方军事分界线
第一次停战谈判
经历了一年的大规模冲突后,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双方进行停火谈判的建议:

“ 目前最尖锐的朝鲜武装冲突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苏联人民认为,第一个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 ”

6月25日,中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发表声明表示赞同,中国在当日《人民日报》中发表社论表示“我们中国人民完全赞同这个建议”,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则在田纳西州参加航空工程研究中心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说表示美国“愿意参加朝鲜和平解决的谈判”。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奉命通知朝鲜人民军:

“ 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一个停止在朝鲜的敌对行为及一切武装行动的停战协议,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我在贵方对本通知答复以后,将派出我方代表并提出一会议的日期,以便与责方代表会晤。我提议此会议可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 ”

7月1日,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答复:[9]

“ 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收到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和你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会晤。 ”

这样,双方第一次停战谈判于7月10日在开城举行了,朝中方代表为南日(朝)、李相朝(朝)、邓华(中)、解方(中)和张平山(朝)五位将军,韩美方为特纳·乔埃(美)、克雷奇(美)、霍治(美)、勃克(美)和白善烨(韩)五位将军。朝中方提出三点建议,即1)停火,2)恢复三八线为朝韩边界,以及3)外国军队尽快撤离。韩美方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要求将停火分界线放置在朝中方控制地区。第一次谈判破裂。[9]


停战谈判的恢复和军事分界线协议的达成
 
战争中的韩国国民为获得停战谈判的有利条件,联合国军和韩军于8月18日-9月18日和9月29日-10月22日分别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分别进攻朝中方西线和东线防线。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转入防御,同时还遭到了洪水灾害,很多防御工事被毁。经过两个月的激战,联合国军占领了646平方公里土地,平均推进约2公里。李奇微意识到,“没有谁会相信凭我们手中的这点儿有限的兵力,能够赢得什么全面胜利”。于是,停战谈判在10月25日重新恢复,地点改在了板门店。10月30日至11月下旬间,志愿军发起局部反击战,占领了280平方公里土地,并巩固了开城地区的防御。11月27日,双方就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达成协议:“以双方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地区。如军事停战协议在本协议批准后30天之后签字,则应按将来双方实际接触线的变化修正上述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9]


由于双方的条件过于悬殊,停战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王树增提到:“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防御线上,密集地部署着200多万人的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最复杂的、最坚固的防御工事。联合国军的防线由部署严密的火炮阵地、坦克群以及步兵组成,数层阵地使其纵深达300公里,每一层防线都构筑了永久性的工事和堑壕,每一层防线都制定了周密的空军支援预案,形成了一个火力强大的立体防御网络,这条防线被称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中国军队的防线上,数十万官兵开始建设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御工程,其土石方总量能开凿数条苏伊士运河、沿着对峙线自西向东,数百公里的防线上,深理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网般四通八达,前沿的数十万中国官兵设施齐全地生活在地下,他们所布置的火力陷阱能令任何进攻的敌人立即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些在地下枕戈待旦的中国官兵被称之为‘闭居洞中的龙’。”[10]


上甘岭战役
主条目: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联合国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金化以北的上甘岭之战,双方在表面阵地上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多次反复争夺的结果,两方面皆死伤惨重。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八二三砲战的四倍),岭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3米。中共军队伤亡情况遽增,不过阻止了美军的攻击,更使美军伤亡情况剧增,环岭遭击毙美军遗尸超过千具以上。在范弗里特不能夺得上甘岭后,美军没有能力再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因美军已意识到最后仍要靠谈判才能结束战争。守住上甘岭上的中共军队,全体嘉奖为上甘岭英雄团。此战役为朝鲜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场战役。


米格走廊:苏联的秘密介入
主条目:米格走廊
 
MiG-15bis
F-86A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志愿军介入朝鲜战场,1951年中期以后,中国与苏联空军MiG-15多次与联军战机交战,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着名的「米格走廊」,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绝大多数空战的区域。最初以为「米格走廊」上的架驶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此,当时美国国防部长范登堡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11]

米格走廊中最神秘而精锐的力量是苏联与东欧地区的飞行员,史达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来源请求],并严格限制其飞行员作战区域,南不超过平壤至元山一线,西不越过海岸线。其指挥官为空战英雄阔日杜布,许多飞行员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实际上,他们的指挥系统独立于中国军队,但是主要机场仍在中国境内位于安东附近。那里距离鸭绿江很近,在航程上比起从日本起飞的美军战机佔上许多便宜。此外,美军明文禁止空军单位进入中国境内轰炸或者是扫荡,虽然追击,在机场上挑战或者是小规模轰炸的事件经常发生,甚至有联军飞行员(包括其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交换飞行员)专门越界到机场上空叫阵,然而绝大多数的时间这些机场的飞机可以自由起降与集结。美军飞行员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他们在鸭绿江附近空域巡逻时能够远远看到机场的飞机循序起飞,集节编队完毕之后以高度优势进行空战。

尽管史达林要求严格保密,苏联飞行员也接获万一有被俘虏的可能必须要自杀的命令,联军其实自苏联加入空战的行列之后,很快自监听无线电通讯当中知道苏联的介入,不过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军方面也选择缄默的态度。毫无疑问一部分击落美军的纪录是由苏联与东欧国家的飞行员所取得,但是志愿军空空军同样宣称取得了猎杀“空中英雄”乔治·阿·戴维斯,击落美空军第51联队队长的费席尔等重要战绩。并且出现了韩德彩,王海等一批空战王牌。

米格走廊的有限区域以及大多数空战都集中在这个范围之内,显示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并没有失去对制空权的掌握,苏联与中国对于南下建立前进机场的意愿也不高,也造成双方都会到这个区域进行空战。以双方需要飞行的距离来看,美军的F-86平均停留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从战果上来看,美军的确压制住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使用空权的能力。然而经过长时间交锋,美军试图以轰炸切断中国军队运输线的战略企图,却最终未能实现。

有观点认为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予以中国大量军事援助,但是并非免费,中国共欠苏联债务数十亿美金[12]。并称战后苏联不断追讨,中国以物资和金钱分批偿还,一直到1965年才还清债务。[13]


战后
 
联合国由马克·克拉克(Mark Wayne Clark)代表停战协定的签署
板门店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双方签署停火协议,签署的档是《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14]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1954年,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参战的各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但谈判未达成一个永久和平计划,未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91年朝鲜和韩国签署了一项进行永久和平条约谈判的协议,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朝鲜方面开始抵制军事停火委员会,中国于1994年退出该委员会。


伤亡统计
 
朝鲜人民军撤离韩国大田时杀害的韩国平民
1953年3月23日,第一批遣返美国的阵亡军人据中国方面的统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阵亡、病故171687人[15],负伤22万人(扣除多次负伤人次),合计伤亡39万人,但有其它方面的消息称中国志愿军阵亡人数远远超过17万,甚至可能达到数十万[来源请求]。中朝军队伤亡总人数约63万人。另见抗美援朝纪念馆。 [16]

联合国军方面,美军伤亡约14万人次。其中阵亡美军36529人[17],负伤10万馀人次,扣除多次负伤后的负伤人数不详。韩国方面数字并未有结论,许多早前公开数字包括平民伤亡,但无论如何,以韩国人力,不可能有多达百万军队伤亡。近年根据当年人口普查资料推断,所谓伤亡失踪百万应该是军民合计数字。韩军的伤亡约在30万-40万之间。 [18] [19] [20]


战俘

中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两万两千多人被俘,被俘人员中连排级军官有600人左右、营级30馀人、团级5人、师级1人,主要被关押在巨济岛等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国共内战中被俘加入共军的前国军人员。志愿军战俘中的一部分战俘不愿意在停战后回中国大陆,而选择去台湾。依照停战协定,由中立国印度主持对战俘进行了甄别,以确定其本人的意愿。

事后有两种大相迳庭的说法:根据战俘张泽石着《战俘手记》,美国怂恿反共战俘和台湾特务殴打不愿去台湾的战俘,强行在其身体上刺反共口号,甚至打死战俘;据后来选择前往台湾生活的战俘的说法和中华民国驻韩国大使王东原着《争取反共义士归国记》,则是美国默许曾为中华民国军队后被共产党俘虏旋即送往朝鲜作战的反共战俘与坚信共党领导的战俘进行对抗,在争夺领导权的对抗中,中共干部威胁毒打甚至杀害要去台湾的战俘,那些战俘自发或被迫在身体上刺“杀猪拔毛”、“反共抗俄”等口号或纹上象征中华民国政权青天白日旗的图腾,以示绝对不返铁幕之决心,对抗中甚至有战俘死亡。至于生擒美军杜德准将、震惊世界的巨济岛事件,王东原以此来证明中共干部在战俘营内无法无天,张泽石的说法则是由于志愿军战俘受到迫害忍无可忍之举,以表示回国的渴望。

战后有14,715位战俘被遣送去台湾。他们于1954年1月23日到达台湾,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欢迎,称其为反共义士,并定1月23日为一二三自由日。之后不少被编入中华民国国军,有的还参加八二三战役。

回到中国大陆的七千多名战俘中大部分遭到审查。张泽石本人被开除军籍和党籍,以后在“反右运动”和“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和叛徒,1981年被平反,遭受这种遭遇的战俘不是个别现象。


朝鲜
同去台湾的志愿军战俘相似,有七千六百五十多名的北朝鲜战俘最终选择留在南韩。


美国
战俘交换后有23名决定到中国生活。其中两人,埃德华·狄更逊(Edward S. Dickenson)下士和克劳德·巴彻勒(Claude Batchelor)下士(此人在此之前表现非常亲共,被中方任命为这21人的组长)临行前改变主意回到美国,被美国军方以“通敌”罪名起诉分别判刑10年和终身监禁,但均在1959年被释放。到中国的21个人后来从1955年7月开始陆续返回美国,到文革开始前,只有个别人留下,其馀都选择回国。最先回国的一批战俘也被军方逮捕,但随后由于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军方对前军人在服役期间所犯罪行没有司法管辖权,于是在11月被释放。后来这些人也没有被普通法院再次起诉并且拿回了被俘后直到去中国之前这段时间的薪水。对此,一些美国军官对前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当初将这21人开除军籍的决定感到惋惜。


韩国和其他国家
在不愿直接遣返的335名韩国战俘中,有325名韩国战俘选择到北朝鲜,2名随印度看守部队到印度,8名选择回到韩国。还有1名英国战俘选择到共产主义国家去。


破坏
朝鲜战争中,以朝鲜方面存在确凿的屠杀平民的行为;朝鲜也指责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有屠杀平民的行为,不过缺乏确凿证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唯一没有被指责屠杀平民的军队。

美军方面,目前已经公开的美军屠杀平民行为有老根里事件,由于担心朝鲜情报人员及破坏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美军第七骑兵团士兵接受命令蓄意射杀平民达四百馀人﹐其中大部份是妇女和儿童。朝鲜宣称还有信川郡大屠杀。此外美国飞机还对城市及平民目标进行了轰炸。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治安队”、“灭共团”等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朝鲜人民军方面,在战争初期占领韩国大部分领土后、以及美军仁川登陆后被迫撤离韩国时,在南朝鲜各地区进行甄别,对南朝鲜政府官员、军官、警察、宪兵、资本家、商人及相关人士依法进行侦察和审判。 [21][22]


对各国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交战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


韩国
韩国经济在战后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北朝鲜方面开战。4.16运动后,李承晚下台,局势依然并没有缓和。此后朴正熙执政期间更出现“实尾岛事件”,双方敌对的气氛并没有因领导人转换而改变。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碍于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根本差异,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进展。


朝鲜
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于1959年10月25日志愿军赴朝参战9周年纪念日建成了朝中友谊塔。坐落在平壤市区牡丹峰西北侧的山岗上。1984年10月25日进行了扩建。塔高30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塔身由1025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征着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日。塔身正面嵌有“友谊塔”三个朝文镏金大字,每字重40公斤。塔顶有一铜坯镀金五角星,重500公斤。塔正面镌刻着纪念碑文,两侧绘有中朝两国军民并肩战斗的石雕。但是碑上没有中文。

由于这场战争,金日成得以继续统治朝鲜。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朝鲜政治稳定,外交上和苏联、中国结盟,经济发展创造了所谓“千里马速度”,人民生活普遍优于韩国。但由于朝鲜的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在198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失利之后日益艰难,人民生活质量不升反降。1990年代朝鲜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不断对朝鲜继续经济援助。

自从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结束以来,超过九千名朝鲜民众叛逃到韩国,2007年初,这个数字会突破一万。韩国统一部的发言人表示,从1990年代以来,逃亡难民大批增加。仅2002年到2006年,就有七千名朝鲜民众逃到韩国。很多朝鲜人先是偷渡到中国,然后转道韩国。很多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国、中国等国家的介入,朝鲜半岛可能已经被共产党统一。[来源请求]


美国
 
约瑟夫·麦卡锡美国在朝鲜有数万人阵亡,而且几乎与中国和苏联两个共产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中国的宣传中经常强调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的一句话:韩战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而其实其原话是说:如果美国像被解职的麦克阿瑟建议的那样,把战火延伸到中国,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将朝鲜战争的规模限制为局部战争,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经历了越南战争洗礼之后的美国人,几乎已将这场战争遗忘。故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一场常规的运动战与阵地战争而非游击战中,美军地面部队不能击败积弱百馀年的中国与朝鲜的工人农民组成的军队,这一事实被参议院麦卡锡为首的势力归咎为美国国内共产党的出卖,麦卡锡主义一段时间内获得了美国政治的主流话语权,美国国会参议院成立非美委员会彻底调查与中国革命有关的人士的忠诚问题。 朝鲜战争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场没有获胜的对外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通过朝鲜战争赢得了国际尊重和认同。中国在朝鲜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内的十几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阵亡于朝鲜半岛。由于朝鲜战争,台湾问题成为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未获解决。苏联打消了中共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国大陆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随后的20馀年间,除第三世界外,中国大陆处于半孤立状态。70年代初恢复联合国地位、与西方国家普遍建交、美国总统访华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出了建国之初被以美国为首的旧世界体系国家孤立、封锁的境地。

在8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对北韩的经济援助也因此终止。然而,中国大陆政府对于北韩的经济援助仍然不断。北韩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北京当局支援北韩是有密切关系的。[来源请求]


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方面来看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同时,由于美国对日本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的依赖,不得不重新启用战前日本国内各行业的领导者。很多二战战犯都相继复出,重新扮演日本政商各界的重要角色。使得日本在战后走上了与同样是战败国的德国不尽相同的道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现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盛行。


中华民国
对当时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而言,朝鲜战争的爆发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战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日后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即是基于朝鲜战争的影响。杜鲁门总统派遣第七舰队巡逻台湾海峡,宣布台海中立化。阻止了中国共产党渡海攻台及蒋中正反攻大陆的企图。有史家称朝鲜战争为「国民党的西安事变」,挽救了中国国民党的危局。[23]


大事记
主条目:朝鲜战争大事记
以下是朝鲜战争大事记。[24][25]

1950年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入侵韩国。
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克韩国首都汉城(即首尔)。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
9月25日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过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9月28日,联合国军攻克汉城。
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
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克朝鲜首都平壤。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0月27日-31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
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志愿军攻占清川江。
11月25日-12月9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2月5日,中国志愿军攻占平壤。
12月15日,联合国军撤至三八线以南。
12月31日-1951年1月5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1951年
1月4日,中国志愿军攻占汉城。
3月15日,联合国军攻占汉城。
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接任。
4月22日-5月23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6月23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8月18日-9月18日,联合国军发动夏季攻势。
8月22日,谈判中断。
9月29日-10月22日,联合国军发动秋季攻势。
10月15日,美军攻占“伤心岭”。
10月25日,停战谈判恢复。
1952年
1月,美军开始使用细菌战。
5月7日,巨济岛事件。
5月12日,李奇微离任,克拉克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0月8日,停战谈判中断。
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
10月14日-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
1953年
5月13日,中国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6月8日,双方就战俘安排达成协议。
7月13日,中国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
7月19日,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7月27日,停火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影视作品

中国大陆
中国从1956年的《上甘岭》开始,几乎从未间断推出各种关于“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有30部左右。

《上甘岭》: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英雄儿女》:抗美援朝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铁道卫士》:丹东的公安(警察)机关阻止从台湾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对进出朝鲜的铁路的破坏。
《奇袭白虎团》: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之一,山东京剧院演出。
《长空雄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年拍摄。根据志愿军空军英雄王海、张积慧的故事改编。
《心灵深处》:1982年拍摄。主演: 刘晓庆饰欧阳兰。
《战地之星》,1983年拍摄。导演: 魏龙。主演: 盖克饰女大学生白露用英语对美军广播。
《云水谣》,2006年
《集结号》,2007年
《较量》、《奇袭》、《激战无名川》、《打击侵略者》、《三八线上》、《烽火列车》 、《碧海红波》、《前方来信》、《慧眼丹心》、《斩断魔爪》、《为了和平》、《心弦》、《北纬三八度线》、《毛泽东和他的儿子》、《铁血大动脉》、《神龙车队》、《三八线上的女兵》等等。
电视剧有:《欧阳兰》、《中国战俘》、《硝烟散后》、《壮志凌云》、《抗美援朝》等。
另外有抗美援朝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麻扶摇填词,周巍峙作曲。


韩国
《太极旗飘扬》:由张东健、元斌、李恩宙主演。故事讲述饰演两兄弟的张东健及元彬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为了南、北双方的军人。作为兄长的张东健更在北方的军队成为了高级军官。然而,他所造的一切,其实只是想要保护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的弟弟。这电影充份表现战争使双方人性和理智的泯灭,以及当权者为了自身的私利,不单使一个个家庭破碎,还陪上了众人的生命。
《欢迎来到东莫村》:主演:申河均、郑在泳,战争喜剧,讲述南北双方及美军在这个位于两军边界的小镇上共处的故事。
《JSA安全地带》
《蓝天特攻队》叙述大韩民国 F-86 飞行员与其飞行教官女儿的烽火恋情故事,主题曲在台湾地区相当有名。(又疑本片即是[申相玉]导演的【红巾特攻队】误译)

朝鲜
《卖花姑娘》
《南江村的妇女》
《一个护士的故事》
《火车司机的儿子》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一对失散的姐妹,姐姐在朝鲜成了舞蹈家,妹妹在韩国成了被美军欺凌的酒吧女。
《无名英雄》:二十集电影,1978年到1981年。一位英籍朝人在韩国做间谍,遇到了打入美军的前女友。
《战友》:1956年拍摄。中朝一起战斗的故事。
《路》
《沸流江的新传说》:罗盛教的故事。
《火红的山脊》:黄继光的故事,穿插邱少云的形象。1988年拍摄。

美国
《陆军野战医院》(M*A*S*H)
《钢盔》(Steel Helmet,1951年)
《决不撤退!》(Retreat, Hell!,1952年)
《战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 at Toko-Ri)
《猪排山》(Pork Chop Hill)
《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
《仁川》(Inchon, 1981)
Men in War, Jet Pilot, McConnells Story, Battle Hymn, Korea Patrol, At War with the Army, All the Young Men, Battle Flame, Battle Taxi, Battle Zone, Sky Commando, Tank Battalion, The Hunters, This is Korea, A Hill in Korea/Hell in Korea, Air Strike, Cease Fire!, Dragonfly, Squadron, A Yank in Korea, War Hunt

 


参见

注释
↑ 见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
^ 2.0 2.1 李奇微,第一章
^ 3.0 3.1 王树增,第一章
^ 4.0 4.1 4.2 解力夫,第二章
^ 5.0 5.1 5.2 杨奎松,《评〈抗美援朝战争史〉》[1]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外国文出版社1958年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唐德刚:《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第一章
^ 9.0 9.1 9.2 解力夫,《战后四大战争-朝鲜战争》,1993年
↑ 《远东朝鲜战争·后记彩蝶纷飞的幻觉》
↑ 中国军人八一宣言:我们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 张戎《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
↑ 张戎《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
↑ 协议中文版全文:《朝鲜停战协定及其附件和临时补充协议》,人民网,2000年12月29日公布,[2],2007年4月13日访问
↑ 刘升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统计》,解放军报,2000年10月16日,第11版,[3],2007年4月13日访问。
↑ 根据中国官方的《解放军报》2000年10月16日第11版文章所提供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共伤亡36万余人,阵亡171,687人。但是美国方面的估计在100万人左右[来源请求]。另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人员损失为:阵亡和事故死亡11.14万人、伤重不治2.16万人、负伤23.00万人、病亡1.30万人、生病43.70万人、被俘2.17万人、失踪0.40万人,伤亡总计38.2万人。
↑ 有人认为美军对“阵亡”的定义过于苛刻,使战争中美军统计的阵亡数字偏低,参见《一个美军士兵怎样才能阵亡? 》[4](网络财富网),2007年7月4日访问。
↑ 美国国防部从1954年到1960年代的统计数字是阵亡33,629人。在1970年代初期,历年各官兵详细个人档案储存处所失火,许多资料焚毁损失。后来重新根据不同资料库统计时,误把从1950年至1954年的全球美军其他原因死亡人数也计入,得到总死亡54,260人的数字。由于早先数字仅为阵亡数字,这个新数字是「总死亡数」,所以没有引起怀疑,也被刻在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上。但是后来发现错误重新修订。根据2000年修正后的最新统计数字,美军实际阵亡人数为36,570人。[5]
↑ 据韩国统计,南朝鲜军民死亡415 004人,负伤425 868人,失踪459 428人,被俘12 536人,合计1 312 836人。
↑ 1953年10月25日美联社发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为147万馀人;韩国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和日本《军事史杂志》公布的伤亡总数为116万馀人;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数字为,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馀人(含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歼敌13.6万馀人),其中美军39万馀人,韩军66万馀人,“其他仆从军”(联合国军)2万馀人。
↑ 曾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在木浦被朝鲜人民军攻占时是《木浦日报》的记者,也被逮捕并关押于木浦中学操场,等待处决。美军仁川登陆后,驻木浦的朝鲜人民军奉命匆忙北撤,金大中方得以幸免(《从死囚到总统:金大中的传奇故事》,现代出版社,ISBN 7801278887)。金大中的个人观点以及美方的观点未得到独立媒体的证实。
↑ 北韩军撤离大田时对平民的屠杀
↑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最终章
↑ 李奇微,《朝鲜战争》(The Korean War),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l983年10月
↑ 新华网专题报道,《抗美援朝大事记》[6],2000年9月

参考文献
丁亮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由来》[7],光明网。
驻朝鲜使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6周年》[8],中国外交部。
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
李奇微,《朝鲜战争》(The Korean War),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l983年10月。
解力夫,《战后四大战争-朝鲜战争》,1993年。
杨奎松,《评〈抗美援朝战争史〉》[9]。
唐德刚:《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第一章。
张戎,《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
协议中文版全文:《朝鲜停战协定及其附件和临时补充协议》,人民网,2000年12月29日公布

相关条目
战役和事件
仁川登陆
平壤-元山战役
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
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巨济岛事件
白马山战役
上甘岭战役
金城战役
米格走廊
政府和军队
朝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韩国
联合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朝鲜人民军
联合国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游骑兵
美国海军
美国第七舰队
北极熊团
 人物
金日成:当时朝鲜领袖,人民军司令
李承晚:当时韩国领袖
毛泽东:当时中国领袖
杜鲁门:当时美国领袖
斯大林:当时苏联领袖
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
李奇微:联合国军总司令(继任)
克拉克:联合国军总司令(继任)
崔庸健:朝鲜人民军副司令
周恩来:当时中国总理和外交部长
王海:中国将领
杨得志:中国将领
洪学智:中国将领
王建安:中国将领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和特等功臣名单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毛岸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毛泽东之子
张积慧:中国人民志愿军功勋飞行员
郑律成:《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曲作者
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员
奥尔德林:美国宇航员
温纳瑞斯:美国战俘
特里格韦·赖伊:当时联合国秘书长
朴宪永:当时朝鲜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
凯南·埃夫伦:参加朝鲜战争,后来成为土耳其总统
 历史
朝鲜战争大事记
朝鲜半岛历史、朝鲜军事、首尔历史、两韩统一问题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越南战争
世界战争列表、中国战争列表、美国战争列表
中美关系、台湾问题
中苏交恶
地理
朝鲜半岛、三八线、板门店
韩国:汉城(首尔)、仁川、釜山、开城、大田、晋州、水原
朝鲜:平壤、鸭绿江、上甘岭
炸毁的文物:满月台、安鹤宫、广法寺、释王寺、龟城南门、芙蓉堂
横田空军基地:日本的联合国军空军基地
武器
F-86佩刀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
白朗宁自动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
M1卡宾枪
三八式步枪
史密夫威信军警型:手枪
纪念和文化影响
抗美援朝纪念馆
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英雄儿女》:电影
《上甘岭》:电影
《无名英雄》:电影
《决战朝鲜》:电子游戏
 

关键词 修改tag
小王老师
发表于: 2008/1/10 19:58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2# TOP
管理员
性别: 保密
积分:578
阅读权限:224
帖子: 98
加入时间: 2003/11/12
最后登录: 2024/1/4

今天——2008年1月9日——下午,高三的部分历史老师和部分语文老师就朝鲜战争和其他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是件好事情。

争论朝鲜战争问题,起码使我获得了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的愿望。

以上是我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获得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解释词条。

红色十月节
发表于: 2008/7/31 19:25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 TOP
举人
性别: 男
积分:264
阅读权限:47
帖子: 33
加入时间: 2003/11/13
最后登录: 2023/12/25

请问老师们都争论些什么?

每一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快速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