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
发表于: 2009/11/14 22:43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1# TOP
举人
性别: 女
积分:113
阅读权限:25
帖子: 16
加入时间: 2009/10/29
最后登录: 2012/3/23

oh my god。上面那篇回复是针对与灵台兰室的“宜官和月云的感情好感人啊!

大家看见不要误会。

绛色书子
发表于: 2009/11/15 8:56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2# TOP
秀才
性别: 女
积分:58
阅读权限:16
帖子: 4
加入时间: 2009/10/29
最后登录: 2010/2/24
金庸先生的武打小说中也有细腻的感情描写,有时令人感动得想哭,就像乔峰抱着挨了自己一掌的阿朱,就像杨过呆呆地望着小龙女留下的字,总觉得心被狠狠地揪了一把。这种感情是真挚的,宜官无疑在幼时是幸福的,而月云也无疑是可怜的——她只是个小丫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月云哭着要母亲带自己回家,并不是主人待她不好,这只是每个孩子独有的恋家的心理。宜官和月云都希望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或许很多令人痛心的事便不会发生,很多孩子能读自己喜欢的书,依偎在父母的怀中。
永远做书的孩子,遨游在绛色的天空中。
SoldCandy
发表于: 2009/11/16 7:35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3# TOP
秀才
性别: 女
积分:53
阅读权限:13
帖子: 4
加入时间: 2009/10/29
最后登录: 2009/11/17
总觉得看金庸先生这篇文章会觉得有些不舒服,习惯了看他的武侠,那种感情的细腻与《月云》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金庸先生武侠以外又一篇让人感叹的佳作。
齐天大盗
发表于: 2009/11/16 7:44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4# TOP
秀才
性别: 女
积分:53
阅读权限:13
帖子: 4
加入时间: 2009/10/29
最后登录: 2010/12/24
真是个善良懂事孩子!
齐天大盗
发表于: 2009/11/16 7:48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5# TOP
秀才
性别: 女
积分:53
阅读权限:13
帖子: 4
加入时间: 2009/10/29
最后登录: 2010/12/24

一块小小的年糕,可以让一个孩子欢喜不已,可以让他觉得得到了恩惠而且骄傲不已。这是多么的悲哀,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悲剧。月云的生活,也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分离……作者就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诉说着自己的经历,把它们讲得如此动人,感人,扣人心弦。

作者用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烘托,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把真挚的情感既不虚伪又不平淡地表现出来,这是值得借鉴的。

joo酱
发表于: 2009/11/16 8:01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6# TOP
秀才
性别:
积分:43
阅读权限:11
帖子: 2
加入时间: 2009/10/29
最后登录: 2009/11/17

不能算38度作文,不怎么感人。

thai,guitar...
MakeCandy
发表于: 2009/11/16 8:11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7# TOP
秀才
性别: 女
积分:38
阅读权限:10
帖子: 1
加入时间: 2009/10/29
最后登录: 2009/11/17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得好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在描写非武侠方面也同样出色。描写了旧时的社会背景与家庭境况,月云对金庸来说,应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导致金庸对月云的特殊感情,但这种感情应该是特殊而难忘了。即使金庸再也没有询问过月云的消息,但在字里行间中仍旧可看出对月云的怀念。金庸是一个感性的人。特别是最后一段可以看出在他笔下的任何一个人物,他都是带着感情去创作的,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投入其中,对笔下描写的情节感到不忍,感到难过,这也是一个作者成功之处。虽然这篇文章并不算非常感人,但却处处体现了真情,也可算的上是38度作文了。
FAN
发表于: 2009/11/16 8:12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8# TOP
秀才
性别: 男
积分:25
阅读权限:1
帖子: 1
加入时间: 2007/10/17
最后登录: 2016/11/25

可以思考这篇散文的人称的作用

hibert
发表于: 2009/11/17 14:46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39# TOP
秀才
性别:
积分:43
阅读权限:11
帖子: 2
加入时间: 2009/11/17
最后登录: 2010/4/24

这是一篇充满哀伤基调的的童年回忆散文。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月云和她妈妈分离时候的场景,由对话细节构成,读着让人非常揪心:
      全嫂说:“乖宝,不要哭,你已经押给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爷的钱,已买了 米大家吃下肚了,还不出钱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云慢慢点头,仍是呜咽着说:“ 姆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家里没米,以后我不吃饭好了。我睡在姆妈、爸爸脚头。”

通过这恍如多年前的电影镜头一样的叙述,这所有的细节和对话,让我觉得这种生离,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来说,比死别更加痛苦。以细节、对话取胜,我觉得是这篇文章感人的首要原因。

另外,我觉得还有两个主要矛盾,构成了这篇散文在艺术上的张力,也值得重视。

首先,作者回忆自己的童年,却没有说“我”如何如何,而是说“宜官”如何如何,用了第三人称,仿佛在回忆他人的一段遥远的往事,这是自己的主观回忆和第三人称的旁观视角之间的矛盾。作者回忆自己的童年,尽量从第三者的角度,以一种触摸他人历史的方式来叙事,却又情不自禁的加入了自己的感情,直接切入了“宜官”的内心和生活的许多细节,我似乎看到了作者写作时候的矛盾心情,既要客观冷静,又忍不住往人物的内心世界展开,这种手法对应着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的叙述者的主观性,基调非常真实,是感人的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个人的哀伤不幸和时代的普遍悲剧之间的矛盾。作者一方面觉得“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另一方面对导致月云“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这样的不幸事实而流泪。历史和生活,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深处其中的人,被历史的洪流裹挟,不仅仅是弱小者,即使曾经具有一定地位的阶层,也显得特别的渺小无助。

还有,这篇文章看似主要是回忆童年(以两个小孩子为中心),其实视野相当开阔宏大。我们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金庸故乡的乡土风情,地主和佃农的相关土地制度,甚至三十年代的流行文化(流行巴金小说),当然作者最后还顺带梳理了时代变迁中父母、家乡其他人的不幸遭遇,折射出几代人的普遍际遇……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看完全文,我们觉得生活和历史中充满悲伤的故事,我们很感动。但我觉得,如果作者仅仅哀叹自己的不幸,我相信这份感动会分量减轻很多。作者在结尾的地方,试图在悲伤、不幸的历史中寻找到一个正义的平衡点:
    “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

这样的思考,就不仅仅是让人感动了,在朴素的表述中,还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我觉得,超越不幸故事的简单堆砌,达到“哀而不伤”的境界,这是艺术、当然也是感动的更高层面。

梦殇111
发表于: 2010/4/15 13:28 引用 回复 只看该作者 40# TOP
秀才
性别:
积分:38
阅读权限:10
帖子: 1
加入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0/4/15
人物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地体现了,人们生活的艰苦,不由使人潸然泪下.

快速回复主题